游客
题文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小组已培育出中国首例转基因猕猴。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灵长类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下图是转基因猕猴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过程②中常用         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
(2)如果⑤过程在体外进行,那么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           ,精子需要获能。受精过程中精子头部接触卵细胞膜时产生            反应,以防止多精入卵。
(3)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为了维持无菌、无毒环境,定期向培养液添加        。受精卵发育到        时期,开始分化,该时期       属于胚胎干细胞。
(4)图中⑦过程称为              ,为使代孕雌猴与供体雌猴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此前需对代孕雌猴做        处理。
(5)若要同时获得多只与此转基因猕猴相同的小猴,可采用        技术,该技术属于       生殖范畴。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胚胎分割移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发生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路边的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最可能是_________,请在坐标图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2)如果要全面了解调查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进行这项工作时对获得的动物可存放在体积分数为70%(或75%)的酒精溶液中。接下来对采集到收集瓶中的小动物还应做的工作是_________和统计工作。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该弃耕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种群
4490
4120
67
10
乙种群
0
120
3210
4500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项)。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___。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潜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对巢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F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102KJ/(m2·a)。请分析回答: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1.9
0.8
1.1
D
89.2
33.9
55.3
E
94.7
33.0
61.7
F
211.5
20.1
191.4


(1)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中数据推出Pg、Pn和R之间的关系是:Pn=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级消费者到三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
(4)在该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_的形式可以通过生产者的________(生理活动)进入生物群落。
(5)除A、B、C、D、E、F外,再加上_________________就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
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定向或不定向)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示意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请回答:

(1)转录的模板是[ ]中的一条链,该链的相应段碱基顺序是
(2)翻译的场所是[ ],翻译的模板是[ ],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 ],翻译后的产物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