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是人民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成果,理应由人民共享。
材料一:“十二五”期间,S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该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城乡新增就业每年都实现“双过百万”。以筹办中国艺术节为契机,连续两年投入300亿元,建起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并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激活当地文化消费。通过精准扶贫使3035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从“十一五”以来连续十年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收入达到2400元左右。
材料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下行压力较大,动力亟待增强。同时,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领域,存在较多薄弱环节,面临较大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S省是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理由。
材料一: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央电视台都要举办“3·15”专题晚会,歌颂、表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并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曝光”。国家专门成立了“打假办公室”,查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
材料二:据调查,全国城市近1/4的家庭消费者的权益受到过损害。在受过损害的消费者中,主动寻求解决的仅为22.35%,而近70%的消费者自认倒霉。
(1)材料一、材料二表明了什么问题?
(2)当前我国有哪些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机构?其性质有何不同?
(3)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西部地区的开发要抓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坚决制止新的毁林毁草开荒;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等条件,着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结合材料,谈谈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
黑格尔在《小逻辑》一书中曾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书中写道:“一个农夫看到他的驴驮着东西愉快地走时,他继续一两一两地不断增加它的负担。终于,驴子担负不起这重量而倒下了。”
这个故事所包含的哲理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加速科技创新和进步,提高我国科技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上述要求体现了哪些哲理?请简要说明。
(2)联系青年学生实际,谈谈树立科技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