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
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下列句中的“之”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怅恨久之 | B.辍耕之垄上 |
C.渔人甚异之 |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叔父左尹项伯夜里骑马到了项羽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意在让张良和他一起离开,不要跟着沛公一起死。 |
B.张良把项羽要攻打沛公的事告诉给沛公,沛公大惊,最终还是张良替他出了主意。 |
C.沛公见了项伯后,和他相约结成亲家,并说明自己不贪占财物,选册登记官吏百姓,派兵把守,等待着项羽的到来。 |
D.项伯连夜回到军营后,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给项王,表明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反而攻打他,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早好好款待他。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素 善留侯张良 素:_______________ ②亡去不义 亡:_______________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活:_____________ ④张良出,要项伯要: 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囷:这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斫:砍削。樵:柴。薪:柴禾。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尝采药至衡山 /尝贻余核舟一 |
B.子骥欲更寻索 / 寻病终 |
C.可试如水中 /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D.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何陋之有 |
用四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欲 还 失 道 遇 伐 薪 人 问 径 仅 得 还 家。“深山中有人迹”,根据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 (3)无案牍之劳形(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
B.文章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交友、生活情趣之高雅。 |
C.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
阅读下面文言文。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用 / 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抑亦人谋也 ()(2)名微而众寡 ( )
(3) 箪食壶浆 ()(4)利尽南海 ()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用原文内容填空
选文中诸葛亮提出的内政和外交方面的方针是“
。”根据这一方针,他先论述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接着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再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最后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共13分)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号划分句间的停顿
予 谓 菊 之 隐 逸 者 也 牡 丹之 富 贵 者 也 莲之 君 子 者 也解释加点的字
(1)谈笑有鸿儒 (2)无案牍之劳形
(3)陶后鲜有闻 (4)可爱者甚蕃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课文理解
两篇文章都采用(1)的手法,甲文借“陋室”颂扬了君子
(2),乙文用“莲花”象征君子( 3)的美好品质。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吴广素爱人 ________________(2)将军身被坚执锐 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A.并杀两尉失期当斩攻大泽乡 | B.激怒其众召令徒属攻大泽乡 |
C.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 D.激怒其众皆已失期为坛而盟 |
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___________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