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
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下列句中的“之”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怅恨久之 | B.辍耕之垄上 |
C.渔人甚异之 |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叔父左尹项伯夜里骑马到了项羽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意在让张良和他一起离开,不要跟着沛公一起死。 |
B.张良把项羽要攻打沛公的事告诉给沛公,沛公大惊,最终还是张良替他出了主意。 |
C.沛公见了项伯后,和他相约结成亲家,并说明自己不贪占财物,选册登记官吏百姓,派兵把守,等待着项羽的到来。 |
D.项伯连夜回到军营后,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给项王,表明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反而攻打他,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早好好款待他。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素 善留侯张良 素:_______________ ②亡去不义 亡:_______________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活:_____________ ④张良出,要项伯要: 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上文选自课文,作者是宋代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②两个排比段,一暗一明,一悲一喜,表达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
B.第③段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主旨。 |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劝勉滕子京,也表明自己与古仁人同道。 |
D.选文写景、抒情、一轮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
阅读下文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尝弹雀①于后园,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恕,诘其故。对曰:
“臣以尚②急于③口弹雀。”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注释】①弹雀:拿弹弓打小鸟。②尚:还是。③于: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徐
(2)自当有史官书之当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含义
上怒,诘其故。从文中看,上“惧”的是“说”的是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个贪玩又专制霸道的昏君。 |
B.是个专制但知错就改的明君。 |
C.是个胆小又笼络人心的昏君。 |
D.是个有大胸怀大气度的明君。 |
阅读下文
岳阳楼记(节选)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扣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
A.①、②两段流露出作者“悲”和“喜”两种不同的感情。 |
B.景物描写是为了表达作者“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情。 |
C.作者与“古仁人”都有相同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
D.“微斯人,吾谁与归?”流露出作者悲观的情绪。 |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死亡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官 两 河 者 率 托 故 不 行
A. 官/ 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B. 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C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D. 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度()及()说说“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的意思
宗泽为什么会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
柳开,字仲涂,大名人。开幼颖异,有胆勇。夜与家人立庭中,有盗入室,众恐不敢动,开裁①十三,亟②取剑逐之,盗逾垣出,开挥刃断二足指。徙全州。全西溪洞有粟氏,聚族五百 余人,常钞劫③民口粮畜,开为作衣带巾帽,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④,使入,谕⑤之曰:"尔能归我,即有厚赏,给田为屋处之;不然,发兵深入,灭尔类矣。"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开厚其犒赐,吏民争以鼓吹饮之⑥。居数日遣还,如期携老幼悉至。开即赋其居业,作《时鉴》一篇,刻石戒⑦之。遣其酋入朝,授本州上佐⑧。赐开钱三十万。 (选自《宋史》)
【注释】①裁:同"才"。②亟:立刻。③钞劫:抢劫。④辈:人。⑤谕:告诉,使之明白。⑥争以鼓吹饮之:意为热情欢迎款待他们。⑦戒:告诫。⑧上佐:官名。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A.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 B.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
C.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 D.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逾( ) (2)如(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为了让全西溪洞粟氏遵纪守法,柳开采取了怎样的策略?
文中写少年柳开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少年柳开怎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