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吴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惎①使者聘于吴而密访焉。御儿②之鄙人,有植枸橼③于庭者,其实大如瓜,使者见而怪之曰:“美哉!煌煌乎柑不如矣。”求之,弗予。归言于梁王,梁王曰:“吾固知吴人之靳④也。”
使者以币请之,朝而进之,荐而后尝之,未毕一瓣,王舌缩而不能咽,齿柔而不能咀, 颦蹙以让使者。使者以诮⑤吴人,吴人曰:“吾国果之美者桔与柑也,既皆以应王求,无以予矣,而王之求弗止。使者又不询而观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夫木产于土,有土斯有木,于是乎果实生焉。果之所产不惟吴,王不遍索,而独求之吴。吾恐枸橼之日至,而终无适合王口者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注】①惎:教;指点。②御儿:古地名,在今浙江桐乡西南。③枸橼:又名“香橼”,果实黄色,味苦。④ 靳:吝惜,不肯给予。⑤ 诮:责问。
解释句子中划线词
(1) 使者见而之曰(          ) (2)颦蹙以使者(           )
(3)吴人之桔  (          )  (4)宜乎所得之不所求也。(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使者求诸吴惧其不已也
B.使者诮吴人皆美于徐公
C.而王求弗止送鲍浩然浙东
D.终无适合王口者也计其长曾不盈寸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  有植枸橼于庭者                    

A.甚矣,汝之不惠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忌不自信求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御儿之鄙人,有植枸橼于庭者,其实大如瓜。
读了本文这则小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不龟手之药
宋人有善为不①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②。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吴王。越有难③,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释疑:①不龟手之药:防治皮肤冻裂的药。龟:jūn,通“皲”,皮肤受冻开裂。②以洴澼洸为事:把在水中飘洗棉絮作为职业。③难:发难,入侵。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聚族而曰:()②今一朝而技百金:()
③客得之,以吴王:()④以封:()
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呢?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节选自《<庄子>故事两则》)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故患有所不也()(2)欲代子()
(3)故不为苟得也()(4)于是鸱得腐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3分)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2分)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也体现了这种追求。
《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思想主张与《<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的思想主张有很大不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孟子与庄子思想主张的不同点。你赞同哪种思想主张?简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杀虎救驾
开泰五年秋,大猎,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左右辟易,昭衮舍马,捉虎两耳骑之。虎骇,且逸。上命卫士追射,昭衮大呼止之。虎虽轶山,昭衮终不堕地。伺便,拔佩刀杀之。辇至上前,慰劳良久。
(注释:跸:帝王的车驾。辟易:惊退。轶:逃。辇:帝王所乘之车。)
解释加方框词语。
虎骇且逸()伺便,拔佩刀杀之()
在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划上“/”,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B.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C.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D.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昭衮舍马,捉虎两耳骑之。虎骇,且逸。
从文中找出描写陈昭衮“杀虎”过程的动词,并对陈昭衮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族为意(逮捕、拘押) B.或以钱币之(把他当乞丐)
C.众人(卒,死亡;为,介词,为了) D.借旁近与(代词,他,指方仲永)

翻译以下句子: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章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表明了作者的才能观。你认为作者的才能观是怎样的?()(2分)

A.一个人的才能全靠后天学习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B.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也不会取得成就。
C.一个人的才能是先天就有的,没有天赋,要想成才是不可能的。
D.一个人如果先天很好,即使后天不够努力,也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人之为学(为:求,做) B、虽子羔、原宪之贤(虽:虽然)
C、独学无友(独:一个人) D、庶几可得十之五六(庶几:差不多)
对短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短文讲了人们求学的道理。一个人做学问求进取,若不能前进必然后退。
B.这篇短文讲了人们求学就应该独立来学习,不能和无车马之资的人一起学习。
C.这篇短文关于“不日进则日退”这一问题文章从三方面进行论述。
D.本文阐述了学习的态度、方法,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