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双珍贵的篮球鞋
(1)他决定不和父亲说话。
(2)除非父亲同意给他买那双NIKE的篮球鞋。
(3)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买安踏不行吗?也是中国名牌,148和1480也差得太远了。咱们是寻常人家,不要去跟别人攀比,咱们就穿寻常的鞋子,实在。”
(4)他生气地吼道:“不行,我和同学都说了。我就要NIKE普通版的,已经是底线了。班上的胖王和猴子都有,你想让别人笑我啊?”
(5)父亲神色黯然。无奈地说:“别人都是父母两个供一个,你就我一个人养你。能一样吗?”
(6)正如父亲所说,他和别人的确不一样。母亲在他小学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婚了。父亲为了他,一直没有再娶,一个人带着他长大。几年前,父亲又下岗了,就靠在小区里摆个水果摊子,赚些邻居的钱过活。
(7)对于父亲的辩解,他根本就听不进去,反而近乎疯狂地咆哮道:“你都不能给我个妈了,还不能给我双鞋吗?”
(8)儿子的这句咆哮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狠狠地劈打在父亲的心上。父亲不再说话,只是眉头紧锁,沉默地抽烟,一口接一口混浊的烟气吐出来,模糊了父亲沧桑而沮丧的脸。
(9)冷战就是从那天开始的。其实他也不是不知道父亲的难处,但大话已经在班里放出去了,他不能在朋友那里丢面子。
(10)二月,天气骤冷,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漫天的雪花覆盖了整个城市。冷战开始升级。父亲晚上不回来了。每天放学,他只能看见晚餐放在暖气上温着。早晨,天不亮父亲就去进货,桌上放着十元钱。他几乎看不见父亲,但这场冷战他不能输。胖王和猴子每天炫耀的表情,就是他坚持的理由。
(11)十八号,是父亲的生日。每年这时候,父亲都会做几样菜,开一瓶酒,等他回家,然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啥时候你能长大,能坐在这儿陪我喝两盅。那时,父亲的眼睛亮闪闪的,满是期待的光芒。而他总会掏出件小礼物给父亲,打火机、计算器、刮胡刀……哄得父亲傻笑一个晚上。
(12)但是今天呢?开门的一刻,他就知道什么都没有,没有灯光,没有酒香,没有父亲,而他的书包里也没有任何可以让父亲傻笑的礼物。
(13)在客厅的饭桌上,他看到一只盒子,安踏,148块的篮球鞋。下面压着一张便条,是父亲难看的笔迹:“别失望啊,鞋子不是买给你的。知道今年收不到生日礼物了,我自己买给自己。我晚上找了个看大门的工作。挺好的,一个月四百。四个月以后,我就可以给你买耐克了。爸不能给你个妈,是爸的错,所以这双鞋子爸先大方地借给你穿。儿子,对不起,爸让你没面子了,但今天总归是我生日。祝我生日快乐吧。”
(14)看到这里,他的心里五味杂陈,说不出的滋味,不觉间已是满眼泪水。
(15)看着眼前的篮球鞋,他忍不住穿在了自己脚上。鞋子很暖,很软,居然刚好合他的脚。父亲忙糊涂了,41号的脚买了双43号鞋。他系紧鞋带的一刻,忽然觉得,这是世上最珍贵的篮球鞋。
(16)他在心中默默念道:“老爸,对不起!老爸,生日快乐!”
-------(选自《最文摘》,内容有改动。) 文章以“一双珍贵的篮球鞋”作为题目,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有同学觉得第(6)段的内容与上下文无关,应该删去。你觉得呢?为什么?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10)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同学们,或许我们也如文中的他一样,经常对父母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而父母总是竭尽所能满足我们的愿望。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留 守 寸 土
张丽钧
那是一天深夜,电话铃响。我拿起听筒,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老师,我是您班学生郑亮的妈妈——这么晚了打搅,真不好意思——有件事想问问您:郑亮这两天没出什么事吧?”我吓了一跳,忙问:“郑亮没有回家?’’郑亮妈妈说:“回了,只是着了魔似的,反反复复地说:‘这是不公平的。’现在,他睡下了,我放心不下,就给您拨了这个电话。”
——不公平?有什么不公平的呢?这几天我忙于跑自己调动的事,班里的工作有些放手,难道说我不在的时候,郑亮跟同学们发生过龃龉?
我心里没底,可嘴上却故作轻松地劝慰了郑亮妈妈一番。
第二天一早,我到班里组织晨读。按着头一天晚自习预习时分配好的角色,大家开始兴致勃勃地朗读新课文——《雷雨》第二幕。我却无心听取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精彩对白,只是思忖着展读后如何“提审”郑亮,再如何编织一个新理由请假出去,到那个我梦寐以求的大单位去拜望一下据说是对我颇感兴趣的老总。
突然,同学们哄笑起来。抬眼看时,见郑亮脸孔红红地从座位上站起身——轮到他读了。他分到的是周冲这个角色。只听他大声读道: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读罢,带着成功的欣悦坐下了。
我忙埋头看书——可不是么,周冲就只有这一句台词!
猛然间,我彻底明白了昨天晚上发生在郑家的一幕。原来,这男孩领到自己的角色之后,一直在“着了魔”般地诵读那仅有的一句台词。他没有因为自己角色的卑微而沉郁失落,也没有因为台词太少而掉以轻心,他用心揣摩着,玩味着,掂量着,把握着,他要给这至短的台词注入无比丰沛的情感啊!
我听不清周朴园和鲁大海在争执些什么,只管用激赏的目光直视着那个只分到了一句台词的男孩,我想对他说:谢谢你,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倾全力去诵读自己人生的台词,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把哪怕仅有一寸的灵魂圣土也侍弄得美艳芳香。
“雷雨”远去了,男孩远去了,至今仍留守在三尺讲台的,是我一颗暖暖的心。 文中的“我”对于自己的职业经历了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揣摩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只管用激赏的目光直视着那个只分到了一句台词的男孩。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留守寸土”的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郑亮这个男孩身上有着怎样的品质?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我们也许会沉郁失落,甚至选择放弃。读了本文,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从中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马航客机为何会失联
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大搜索行动举世瞩目,牵动人心。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一架先进的客机为什么会发生突然失去联系的情况?要了解个中缘由,那就先要从飞机是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的说起。
⑵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其中高频通信系统是远距离通信系统,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千米。近距离的甚高频通信系统最为常用,在高度为300米时作用距离为74千米。因为起飞和降落期间是飞机和地面联系最频繁的时间,也是飞行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甚高频通信系统的高度可靠,民航飞机上一般都装有一套以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⑶地面管制雷达也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置信息的途径之一。管制雷达分为一次监视雷达与二次监视雷达。一次监视雷达通过扫描获得回波,屏幕上显示的一个个小光点就是空中的飞机。二次监视雷达将向空中的飞机发射询问脉冲,机载应答机接收到询问脉冲后,将应答机代码及高度、速度等信息编成应答脉冲,发回地面。二次雷达所获取的信息与一次雷达获得的飞机位置信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最终在地面管制人员终端上所显示的综合信息,并通过该信息与飞机保持联系。
⑷飞机除了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管制雷达这两种途径与地面保持联系外,还会通过ACARS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ACARS系统是地面监控飞机飞行状态最重要的手段,地面控制中心可以随时了解飞机的引擎、高度、航向等数据。
⑸如果一架飞机甚高频无线电呼叫不到,一次雷达扫描不到,二次雷达问询不回答,甚至ACARS系统也被关闭,那么这架飞机便与地面管制系统彻底失联了。
⑹从技术角度来看,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与现有主要依靠地面雷达的空管技术难以掌握飞机实际位置有很大关系。而被誉为下一代空管技术的ADS-B航空管制技术其实早在10多年前便已研发出来,迟迟未能推广开来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由于需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设备进行更新,所有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知。不知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原文有改动)选文第⑴段有什么作用?
第⑵段划线句子“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第⑶段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阅读选文第⑷段,找出飞机与地面保持联系的三种途径。
请结合选文第⑹段内容,说说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
我的麦子熟了
①14岁的高占喜,青海农家子弟,因为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他和城市的一个叫魏程的富家少年互换了7天人生。节目打出了议题:7天之后,高占喜愿意回到农村吗?
②第一天,占喜在机场被新爸新妈接进了豪华的宝马车,他害羞地靠在真皮座椅上面,不说话,认真地看着窗外闪过的高楼大厦,忽然,他泪水盈眶。
③这个以前在山沟里疯跑,活泼开朗的孩子,曾经在作文里写道:我想考上大学,在城里生活。可是他知道,他更可能中途辍学,流浪在城市某条喧嚣的马路上。这次机缘巧合,他提前进入了城市,小小的心里波澜起伏,何况现实的城市,比那个瑰丽的梦,仿佛更精彩。
④占喜住进了一栋豪华如天堂的复式公寓,拥有一间无比舒适的大卧室。面对丰盛的晚餐,他无所适从,紧张得5次掉筷子。接着,新爸新妈一次给了他200元的零花钱。从前,他一个月只有1元的零花钱。
⑤在气派的理发店里,占喜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又一次泪水盈眶。
⑥不久,他迅速适应了这种新生活。
⑦白天,他靠在松软宽大的沙发上,茶几上是他之前从未见过的零食,面前是尺寸巨大的液晶电视。他自在地享受这一切,除了脸颊上两抹褪不去的高原红,就像是在这里长大的。
⑧此时,观众们忧心忡忡——这个孩子会丧失本性,沉迷于吃喝玩乐吗?
⑨某天,占喜被安排去卖报。归途中,占喜变得少言寡语。他看到城里人行色匆匆,在马路之间穿梭,犹如他在田间穿梭,也看见天桥下的乞丐,衣衫褴褛地等待施舍……那天,他对记者说,城里人也有穷人,生活也不容易。记者问,那你同情他们吗?占喜说,不,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幸福靠自己。
⑩说话时,他分明又是那个崇尚奋斗、一直努力的高原孩子。
⑾当晚短信预测,大多数观众仍然觉得占喜不愿回乡。然而,谜底提前揭晓——当占喜得知父亲不慎扭伤脚的消息时,他立刻要求赶回家乡。
⑿“为什么急着要走?父亲的脚伤不是大事,难得来一次城里。”记者问。
⒀占喜只说了一句:我的麦子熟了。
⒁父亲很早双眼失明,哥哥在外打工,弟弟还年幼,14岁的占喜已经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他难以不被城市吸引,这无可厚非,但同时,他也眷恋自己贫穷的家、艰辛的父母、几亩薄田和已经成熟的麦子。
⒂城市是他的梦,贫穷的家,却是他牵肠挂肚的现实世界。
⒃回到农村后,占喜仍然五点半钟去上学,啃小半个馍馍当午餐,学习之余割麦挑水,补丁长裤配布鞋,刻苦读书不改初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真正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⒄占喜见识了前所未见的繁华都市,享用过从未经历的物质生活,却始终未曾忘记自己是个印着高原红的孩子,未曾忘记担当家的责任——“我的麦子熟了”,当《浮士德》的俗世诱惑变相重演,这是一句最朴实的箴言。 通读全文,说说占喜是个什么样的男孩子。
文中两次描写占喜流泪,请你揣摩他当时的心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详写占喜卖报的情形有什么用意?
文中多次写到观众的短信预测——占喜一定不会回家,有什么作用?
请你谈谈对本文题目“我的麦子熟了”的理解。
餐桌上的谜底
① 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谗了。
② 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_____(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③ 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④ 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⑤ 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工钱20元。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⑥ 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磨起了泡。妈妈比划着说:“得两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两元了。”我___________(支撑、支持、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依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肉了。
⑦ 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上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肉,我说都喜欢。
⑧ 晚上,餐桌上摆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⑨ 是的,我知道了。
⑩ 妈妈又对我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⑾ 那年,我11岁。 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横线上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①-②段写小时候“我”很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面对“我”的提问,妈妈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
⑨段写道:“是的,我知道了。”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底知道了什么?
请结合文意简要地写下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评价。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②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第1段中“似乎”和“确凿”两个词放在一起是否矛盾,为什么?
给第2段划分层次,用“║”在文中划中。
第2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用()在文中标出。
第二段描写了菜畦、桑葚的颜色特征;油蛉、蟋蟀的特征 ;黄蜂、叫天子的动作特征,这些说明作者写景状物时,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征。
文中画线的①②句分别采用了 ()和 () 的修辞方法。
文中加点的两个“这里”具体指代什么?
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几个词语,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选文对环境、事物进行叙述描写,下面全是外形描写的一项是()
A.何首乌有臃肿的根高大的皂荚树 | B.光滑的石井栏轻捷的叫天子 |
C.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 D.碧绿的菜畦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 |
选文②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味觉角度,调动多种感官描写百草园的景色。请举出具体的例子。
①视觉:
②听觉:
③味觉:选文②段中描写了哪几个季节的景色?
在泥墙根一带可以做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介绍“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这个传说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