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a.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这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则应该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
b.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恢复平衡,记下两边的钩码的重,读出两边的力臂,获得一组实验数据;
c.改变力和力臂数值,再做两次实验;
d.算出各次实验的动力乘以动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的数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请将步骤a补充完整;
(2)进行步骤a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直接从杠杆上读出 的大小;
(3)步骤d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 ;
(4)图甲的杠杆已调至水平平衡,在A点挂了两个相同钩码,则应在B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
(5)上述实验步骤c的目的是为了 ;(只填代码)
A.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 D.获取多组数据,寻找普遍规律 |
(6)图乙所示,把弹簧测力计挂钩固定在C点,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向右上方拉(拉环固定在支架上)比竖直向上拉示数要 (选填“大”或“小”).
小芳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下列两组数据:
(1)分析表一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分析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如图所示为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Ⅰ.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Ⅱ.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____的关系。
(2)步骤Ⅱ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____的关系。
(3)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为了控制钢球____的大小,木块的作用是为了比较钢球____的大小。
某小组使用几个相同的滑轮分别进行机械效率的测定,如图。他们将测得钩码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并将计算出的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和机械效率η数据一并记入下表: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表格中数据★=____;
(3)比较实验1、2,第2次的机械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
(4)比较实验2、3,影响这两次实验机械效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使用滑轮组的优点是。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测量 序号 |
动力 F1/N |
动力臂 l1/cm |
阻力 F2/N |
阻力臂 l2/cm |
1 |
1 |
20 |
2 |
10 |
2 |
2 |
15 |
1.5 |
20 |
3 |
3 |
5 |
15 |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N。
(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______(填字母)。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的物理含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