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测量 序号 |
动力 F1/N |
动力臂 l1/cm |
阻力 F2/N |
阻力臂 l2/cm |
1 |
1 |
20 |
2 |
10 |
2 |
2 |
15 |
1.5 |
20 |
3 |
3 |
5 |
|
15 |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 。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 N。
(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______(填字母)。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E: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器材: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
(1)分析比较实验③④,可以验证猜想是正确的;分析比较实验④⑤,
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选填“A、B、C、D、E”)。
(2)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选填“A、B、C、D、E”)。
(3)分析比较实验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下图是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所要的器材:
(1) 请连好实物电路,要求滑片P向B端移动时灯泡变亮,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闭合开关之前,滑片P应移至___________(填A或B端);
(3)小华在做该实验时,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是一段粗铜导线,通过导线连接在灵敏电流计的两接线柱上。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水平移动金属棒,电流计指针都没有明显偏转(仪器、接触都完好)。请你提出一项改进措施:,以使指针偏转明显。这个实验装置可将机械能转化为能。根据此实验原理可制成的设备是(填字母代号)
A.电熨斗 | B.电动机 |
C.电磁继电器 | D.发电机 |
右图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转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将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当EO慢慢靠近ON时,OF将___ON(选填“靠近”或“远离”)。
图甲是小刚第3次实验测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示意图.他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重为6N钩码从A位置提升到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 位置上升到B' 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
实验次数 物理量 |
1 |
2 |
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100 |
0.100 |
a |
绳端拉力F/N |
1.8 |
1.4 |
b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00 |
0.500 |
c |
机械效率η |
74% |
57% |
d |
甲乙
(1)实验时,应将弹簧测力计向上拉动.
(2)据图将表格补充完整b = ______N;c = ______m;d = ______%.
(3)从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2是用图中的__________(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
(4)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_____________有关.
(5)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对于同一滑轮组,被提升物体所受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6)小李想到计算机械效率还可用,于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动滑轮重,代入上式计算后发现比实际测得的机械效率值偏大,原因是实际测量中还包含克服_________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