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01月3日,江西九江星子县,受上游来水减少和久旱少雨的影响,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湖泊中央标志性景观落星墩“水落石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导致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急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汇入的地表径流大量减少 B.湖水大量下渗
C.地下径流大量流出 D.湖水大量蒸发

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水汽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循环只发生在海陆之间
B.水循环能塑造和改变地表形态
C.水循环只促进地球上水的更新,不传递能量
D.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通过蒸发、降水等环节不连续运动过程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图为海水西调入疆构思图,据此回答33-35题。

据图分析,“引渤入新”调水线路不经过下面哪个地形区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河西走廊 D.塔里木盆地

有关“引渤入新”调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水沿线会加重盐碱化程度
B.可以缓解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C.可以加剧输水地区水循环
D.塔里木盆地将成为外流区

图中A、B、C三地自然带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水分和热量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下列各图所示区域内。据此回答30-32题。

图1所示农牧交错带年
平均降水量的范围是

A.150 mm~300 mm
B.300 mm~450 mm
C.450 mm~700 mm
D.700 mm~850 mm

图2所示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障碍,不包括

A.山高谷深,交通不便
B.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
C.森林资源丰富,为我国第二大林区
D.开荒种地,水土流失加剧

图3所示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年降水量减蒸发量)分布图,回答问题28-29题

从图中可以判断( )

A.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B.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C.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D.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南扩”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读图回答25-27题。

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
C.地形起伏 D.气温变化

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碱化 C.沙尘暴 D.酸雨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地区(北纬18.5度,西经72.5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读全球六大板块图,回答22-24题。

图中序号与所示板块相符的是

A.Ⅰ—亚欧板块
B.Ⅱ—美洲板块
C.Ⅲ—印度洋板块
D.Ⅳ—太平洋板块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海地地震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60余人,携带了10余吨的搜救设备,上百种救援器械,13日20时30分从北京启程,支援海地抢险救灾。宜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海洋运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