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鄱阳湖2000 年—2010 年间枯水期不同水位的天数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可知鄱阳湖图示年间( )
| A.枯水期天数波状上升 | B.丰水期天数不断减少 |
| C.丰水期呈现开始早、结束晚的趋势 | D.枯水期水位不断上升 |
2015 年初,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下列对鄱阳湖出现近极枯水位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长江干流水位下降,鄱阳湖水被长江拉空 |
| B.上游水库群清水排沙,湖区沉积泥沙减少 |
| C.湖区周围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
| D.降水少,入湖径流量减少 |
下图为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文化多样性指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文化多样性指数在0.4695~0.6914的省区有
| A.赣、皖、晋、鲁 | B.闽、鄂、浙、内蒙古 |
| C.川、甘、黔、吉 | D.内蒙古、宁、辽、琼 |
图中五省区文化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文化多样性的共同成因是
| A.地形起伏大 | B.民族多样 |
| C.人口数量多 | D.气候类型多样 |
下表为1990~2010年四国洪涝灾害状况。读表,回答下列小题。
| 国家 |
次数 |
死亡人数/人 |
受灾人数/万人 |
经济损失/千万美元 |
| 中国 |
143 |
23849 |
166794.38 |
13639.84 |
| 日本 |
17 |
226 |
52.62 |
1127.83 |
| 印度 |
144 |
26825 |
50958.85 |
1971.32 |
| 澳大利亚 |
37 |
88 |
27.15 |
1210.94 |
表中
| A.国家季风气候区广布 | B.国家人口都超过一亿 |
| C.中国每年发生143次洪涝灾害 | D.澳大利亚受洪涝影响最小 |
印度洪涝灾害经济损失小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减灾防灾能力较高 | B.人口密度较小 |
| C.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D.植被覆盖率低 |
某人骑自行车从图中的甲地到辛地,车上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1中小黑点为定位记录)。假设车速仅受坡度影响。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云贵高原 | B.华北平原 |
| C.江南丘陵 | D.武夷山 |
该骑行线路中,主要为上坡路段的是
| A.甲—乙 | B.乙—丙 | C.丁—戊 | D.己—庚 |
庚—辛之间的距离约为
| A.150米 | B.300米 | C.500米 | D.600米 |
下图为某城市某年5月23日等温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 A.4℃ | B.3℃ | C.2℃ | D.1℃ |
若这一天该城市的昼长为13小时42分,那么下一次昼长为13小时42分的时间是()
| A.1月22日 | B.11月22日 |
| C.7月22日 | D.8月21日 |
下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完成以下问题。
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
| 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
| 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缓慢 |
| 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
若要提高乙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下列措施中最为可行的是()
| A.少生优生,减轻人口压力 |
| B.利用科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资源利用率 |
| C.厉行节约,降低人均需求 |
| D.加快土地资源开发,增加粮食供给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