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 A |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
| B |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人中国的白银计7000吨或10000吨 |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
| C |
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 |
陶片放逐法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
| D |
明朝实施“海禁”政策 |
是中国难以推进工业化的根本原因 |
“在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之后。……普鲁士改革具有全德的意义,它为德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即走向现代的时代。”推动德国走向“现代的时代”的政治前提是
| A.拿破仑战争打击了封建制度 |
| B.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统一 |
| C.1871年宪法确定了君主立宪制 |
| D.德意志帝国皇帝和首相掌握了最高权力 |
2013年4月17日,美国参议院否决两党议员提出的控枪法案(该法案得到奥巴马的大力支持),大感失望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怒斥这是“耻辱的一天”。这表明
| A.美国总统要对国会负责 | B.美国总统的权力越来越小 |
| C.美国国会对总统有制约作用 | D.美国国会拥有最高权力 |
下图中的十二块铜牌陈列于罗马广场,详细列出了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 A.应广大平民要求设立 |
| B.保障了平民利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
| C.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成为罗马法发展的里程碑 |
|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 |
如果班级举行历史知识竞赛,给你三个提示: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你选择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 A.武昌起义 | B.南昌起义 |
| C.秋收起义 | D.井冈山起义 |
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
| A.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都极力维护奴隶制 |
| C.都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 D.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