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有人在谈到某一企业时说“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注: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该企业是
| A.福州船政局 | B.轮船招商局 |
| C.江南制造总局 | D.开平煤矿 |
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巨大的成就”获得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 B.国民革命军建立 |
| C.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
下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
| A.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 | B.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 |
| C.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D.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
“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
|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
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 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 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
|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
|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
|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入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 A.娱乐大众 | B.报道国内外大事 |
| C.宣传政治主张 | D.传播商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