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罗斯福的中国大国地位观集中体现了他的国际关系理念——集体安全的思想,……与威尔逊国际联盟不同的是,罗斯福倡导的联合国是以“警察委员会”作为支柱,他设想把世界划分为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或几个大国维持秩序,这些大国在本地区具有特殊的权利和责任。……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国的角色,……中国在亚洲,尤其在远东地区发挥作用,而有关全球性的和平和安全问题,四大国将共同协商解决,这就是罗斯福的“四警”制思想。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材料二 依照罗斯福的对华军事思想,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不仅是战时的需要,也是维持战后亚洲和平与安全的需要。由于中国在对日作战中的重要性,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将不仅为反日本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也将因此崛起为一个军事强国,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屏障。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罗斯福在“集体安全”上的主张及其实现的途径 。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罗斯福扶植中国“大国地位”的表现。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印刷机彻底改变了个人获取事实记录、其他人的思想和遥远文化的方式;便士邮政改变了我们从朋友处获得新闻和我们与其他团体进行通信的方式;电话改变了我们的谈话方式并扩大了可进行问题讨论的人们的范围。因特网所能改变的东西都包含这些,但会远远多于这些。
——[英国]巴雷特著,李新玲译《赛伯族状态》
材料二 20世纪中叶,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理论科学成果促进了科学思维的变化。于是科学家们将信息作为人类历史上物质与能量之后的第三个开发对象进行研究,信息科学技术革命就这样开始了。1969年10月,由于军事的需要,美国进行的计算机网络开发成功,由电话线连接起来的第一个实验网络搭建成功。此后为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的各种工具陆续由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发出一来。一直到全球信息网出现,互联网才成为一个成熟与稳定的巨大信息源。
材料三 2007年11月由联合国发起的互联网管理论坛第二次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探讨少年儿童与互联网的关系、保护少年儿童的上网安全成为此次会议的焦点议题之一。潘基文在致大会的信中特别强调,互联网为少年儿童开启了一扇通向知识和文化的大门,但也对他们的安全构成了威胁。他希望论坛能有助于营造更安全的网络环境,保护少年儿童的上网安全。
请回答:
(1)归纳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互联网是在什么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概括归纳因特网产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互联网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材料二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李区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
材料四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条件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结合材料三、四,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四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拿破仑征俄失败)国内群众……厌倦征服……在国外,各族人民辗转于枷锁之下,屈辱顺从的王朝企图奋起反抗.人人心怀不满。
——摘自《法国革命史》
【材料二】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而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
——摘自克莱芒•罗歇《蒲鲁东关于拿破仑一世的发表的手稿》
【材料三】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在西班牙,俄国(1812),德国(1813)先后吞噬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
——摘自《法国史》
【材料四】谁能预料到这位1800年的开明之士(拿破仑)会变成1812年和1813年的疯子呢……随着权力而来的,总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狂吼。
——摘自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所述归纳拿破仑失败的原因。(8分)
(2)材料二中对拿破仑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明原因。(4分)
(3)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以便使我们能在以后数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处于我们的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我们的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突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材料二】日本政府派使团出访欧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日本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分别列举导致俄国和日本进行近代变革的外部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派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二者近代化改革的局限性对各自以后的长远发展有何消极影响?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重庆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近现代经历了几次发展的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以下材料均摘自李家发《重庆历史与文化》) :
【材料一】1891年重庆最早的近代工业森昌泰、森昌正火柴厂建立。19世纪末,近代纺织业在重庆兴起并迅速发展,1900年,重庆纺织厂约占全国织布厂总数的30%。1908年,重庆的第一家蒸汽机械缫丝厂建立,辛亥革命后,发展迅速,缫丝厂和缫丝车占全省(四川省)缫丝业的35%和31%。1899年,举人文国恩筹办了重庆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煤矿,到1911年,小煤矿已发展到近30家。
【材料二】1937年9月至1940年6月,迁入重庆的民营企业达254家,占迁川厂矿的90%。国民政府的9家兵工厂也迁入重庆,加上原有的两家,约占兵工署直属兵工厂总数的2/3。重庆建成包括军工、钢铁、机械、化工、建材、纺织、造船等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
【材料三】1964年,中共中央在全国计划会议上提出:“以重庆为中心,用三年或稍长一些时间,建立起一个能生产常规武器,并且有相应的原材料和必要的机械制造的工业基地。”
【材料四】1997年重庆被设为直辖市,重庆迎来了发展的新春天。图是20世纪90年代末现代化重庆崛起的景象。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重庆近代工业兴起的特点及其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重庆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央这一计划的着眼点,为什么要以重庆为中心?(9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末重庆飞速发展的原因。(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