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g)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①③⑤ | D.②③⑤ |
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催化设施,可以将汽车尾气中CO和NO转化为无害气体 |
B.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
C.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不一定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 |
D.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使用清洁能源 |
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0.1 mol·L-1NH4Cl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氨气后:c(Cl-)>c(NH4+)>c(OH-)>c(H+) |
B.溶有等物质的量NaClO、NaHCO3的溶液中:c(HClO)+c(C1O-)=c(HCO3-)+c(H2CO3)+c(CO32-) |
C.向CH3COONa溶液中滴加稀HCl至中性,所得溶液中:c(Cl-)>c(Na+)>c(CH3COOH) |
D.等物质的量浓度CH3CO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H3COOH)+2c(OH-)=2c(H+)+c(CH3COO-) |
T K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COCl2,反应COCl2(g)Cl2(g)+CO(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 / s |
0 |
2 |
4 |
6 |
8 |
n(Cl2) / mol |
0 |
0.16 |
0.19 |
0. 20 |
0.2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2 s 的平均速率v(CO)= 0.080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Cl2)=" 0.11" mol·L-1,则反应的ΔH<0
C.T K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0.9 mol COCl2、0.10 mol Cl2和0.10 mol CO,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T K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Cl2和0.9 mol CO,达到平衡时,Cl2的转化率小于80%
镍铬(Ni-Cd)可充电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 + 2NiOOH + 2H2OCd(OH)2 + 2Ni(OH)2;已知Ni(OH)2、Cd(OH)2和
NiOOH都不溶于KOH溶液。则下列有关电极反应式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Cd-2e-=Cd2+ |
B.放电时正极:2NiOOH + 2e- + 2H2O=2Ni(OH)2 + 2OH- |
C.充电时阳极:2Ni(OH)2-2e-+ 4H+=2Ni3+ + 4H2O |
D.充电时阴极:Cd(OH)2 + 2e-=Cd + 2OH- |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Z同主族,Y和W同主族,原子半径X小于Y,四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nY>HnW |
B.同周期元素中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
C.Y和X、Z和X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
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W>rZ>rY>r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