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1)将CO2与焦炭作用生成CO,CO可用于炼铁等。
已知:Fe2O3(s)+3C(s)=2Fe(s)+3CO(g);ΔH1=+489.0 kJ·mol-1
C(s)+CO2(g)=2CO(g);ΔH2=+172.5 kJ·mol-1。
则CO还原Fe2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将CO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 kJ·mol-1,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___ ____。
②曲线Ⅰ、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Ⅰ _KⅡ(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③在下图a、b、c三点中,H2的转化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字母)。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与原平衡相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的浓度减小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起始加入的反应物不变,要增大CH3OH 的产率,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强下,4体积的某气态化合物完全分解后产生1体积磷蒸气和6体积的氢气,由此可推断该气态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
非金属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组成为HnROn+2,该酸的分子量是M,R的原子量是______,该酸中R的化合价是______,在R的气态氢化物中R的化合价是______,该氢化物的组成可表示为______。
中学有机化学中同学常碰到关于乙醛和溴反应的问题,对此同学常有如下不同的观点:
①乙醛中醛基有强还原性,而溴单质(Br2)有强氧化性,因而两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②乙醛分子中羰基含有碳氧双键,因而可和Br2发生加成反应。
③乙醛分子中的烃基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
为此,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关实验事实:
实验1:在1mL Br2的CCl4溶液中加入1mL乙醛,发现溶液分层,下层橙黄色,上层无色溶液无明显现象。
实验2:在1mL饱和的溴水中加入1mL乙醛,振荡试管后静置,发现溶液不分层,且发现溴水褪色。
1.根据以上实验1,2及相关实验事实,请你对乙醛和溴的反应原理作出相应的分析:
(1)根据实验1,可推知
(2)根据实验2,可推知
2.目前有一个较为典型的试题是:
“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CH2CH2CH=CHCHO,如何检验出其中的C=C双键?”通常的实验方法是:“先加足量的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取上层清液加酸中和后,然后再用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检验C=C双键。”
(1)请分析该实验检验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2)根据以上提供的实验事实,是否有更为简便的检验方法?;如果有,请简单说明该实验方法;如果没有,则不必说明。
甲 、乙、丙、丁、戊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R,在一定条件下其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1)若R为一种非金属元素,且上述五种物质含有不同的官能团,丁为带水果香味的液体,乙和丁均能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甲,戊是一种无色气体,相同条件下相对H2的密度为14,则由甲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戊的化学方程式为,欲检验乙中官能团,所选用的试剂为(填序号)。
① NaOH溶液 ② Br2的CCl4溶液 ③银氨溶液 ④ AgNO3溶液 ⑤ 稀HNO3
(2)若R为另一种非金属元素,甲与丙为常见大气污染物,且甲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乙在常温下为气体,丁为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则丁的电子式为,乙的空间构型为;戊的稀溶液能跟过量铁粉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3)若R为一种金属元素,乙由两种元素组成,甲溶液的pH小于7,单质丁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戊。甲与戊两种溶液混合生成沉淀丙的离子方程式为,除去镁粉中混有少量的丁,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
从石油化工产品中任选一种三个碳的烃为唯一碳源和有关物质为原料合成
二甲酸乙二酯,()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不注明反应条件)
已知:
(R1、R2、R3、R4、可代表烃基,也可代表氢原子)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