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 砍头歌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砍头不要紧,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只要主义真。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杀了夏明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还有后来人。
(1)颈联中“惶恐”和“零丁”既指的是________又指的是__________。
(2)两首诗都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请分别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秋扇词
(唐)刘禹锡
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
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
(1)诗中" "表现了扇子得到珍爱。(不超过四个字)
(2)本诗对你的启示:① ;② 。
古诗文阅读
天末怀李白 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 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③,魑魅 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2)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古诗,回答各题。
春山望月
唐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完成下列各题。
少年行
王维(唐)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 "和" "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古代诗歌阅读
【甲】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乙】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甲】【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用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送寒之景点明已是寒冬时节。
B.【甲】诗颔联用"遥隔"二字表明作者远离家乡,因山川阻隔,不能归去。
C.【乙】诗首联细写旅途所见之景,点明行船地点,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D.【乙】诗颈联写江上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蕴含时序交替的理趣。
(2)试比较【甲】【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