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研究发现,转基因抗虫植物能杀死昆虫的原理是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被昆虫食用后,在消化道中被蛋白酶水解产生具有毒性的活性肽,与昆虫肠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细胞渗透压失衡,最终导致昆虫死亡。下图表示利用某种细菌中提取的抗虫基因培养抗虫玉米的大致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T-DNA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图中D过程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A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
(2)图中重组质粒,除了含有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培育转基因玉米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目的基因能否遗传给后代常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  _____。
(3)E过程需要运用__________技术,经过__________过程最终形成植株,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在此操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当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大于1时,可促进_______,当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小于1时可促进_____  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II-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丙病的遗传方式是
(2)假如III-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III-15和III-16结婚,所生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如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CD段变化发生在期,基因突变发生在段。
(2)图2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丙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段,对应于图3中的

Ⅰ、如图为甲、乙两核酸分子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核酸甲的中文名称是,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
⑵图中结构1、4、5的中文名称分别是
⑶核酸是细胞内携带的物质。部分病毒,如HIV、SARS等,承担该功能的核酸种类是
⑷图中体现出的碱基和核苷酸种类数目分别是
Ⅱ、请回答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有关的问题:
⑴该实验利用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从而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⑵该实验中,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作用除了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外,还包括
⑶水解之后、染色之前的实验步骤是,该步操作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⑷经过染色后,最终呈现在视野中的细胞是(死细胞/活细胞)。

Ⅰ、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化合物氨基、羧基、肽键的数目分别是
⑵该化合物是由个氨基酸分子连接而成,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量减少了,该化合物称为
⑶写出构成该化合物的所有氨基酸的R基
Ⅱ、脯氨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下图为脯氨酸的化学结构式,请分析回答:

⑴除脯氨酸外,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上的相同点是
⑵氨基酸通过形成肽键连接构成肽链,肽键的结构简式为
⑶已知下列氨基酸的分子式:甘氨酸(C2H5O2N)、天冬氨酸(C4H7O4N)、赖氨酸(C6H14O2N2)、谷氨酸(C5H9O4N),在不考虑除氨基、羧基以外含N、含O的化学基团条件下,上述种类的氨基酸各1分子再加上1分子脯氨酸所形成的肽链中游离氨基和羧基的数目最少分别是

⑴完成生物组织中有机物检测的相关表格

检测试剂
检测对象
颜色反应


砖红色沉淀
碘液



脂肪

苏丹Ⅳ染液



蛋白质

⑵脂肪检测中还可能用到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
⑶利用梨汁作为组织样液检测还原糖时,加入检测试剂后,样液呈现色。
⑷说出还原糖检测与蛋白质检测的操作步骤中的两点主要区别:


⑸还原糖的检测试剂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但需要预先对其进行什么处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