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需要0.1 mol/L NaOH溶液450 mL和0.5 mol/L硫酸溶液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 g.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
(4)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实验室有15 mL、20 mL、50 mL量筒,应选用 mL的量筒最好。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可控制气体流向,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 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进行某实验探究过程中,一些学生发现等质量的铜片分别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所得溶液前者为绿色,后者为蓝色。
针对这种现象,学生们进行了讨论后,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这可能是Cu2+浓度的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另一种认为,呈“绿色”是Cu2+与NO2混合的结果。请你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已知0.3mol Cu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mol。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干燥氨气常用的干燥剂是。
(2)收集氨气时,请你选择氨气的进气口(填“a”或“b”)。
(3)①、若观察到装置B中的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
②、若装置B中的烧瓶充满干燥气体,烧杯中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 B、H2和H2O C、CO2和NaOH
(4)氨气在催化剂并且加热时会被空气氧化,这是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备溴苯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填写下列空白:
(1)关闭F夹,打开C夹,在装有少量苯的三口烧瓶中由A口加入少量溴,再加入少量铁屑,塞住
A口,反应一段时间制的溴苯。溴苯是一种密度比水(填”小”或”大”)的无色液体,在实
验中因为而显褐色。则三口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和___。
(2)D、E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三口烧瓶中的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松开F夹,关闭C,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口烧瓶中的溴苯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三口烧瓶中加入10 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10 mL水、8 mL10%的NaOH溶液、10 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___。
(5)经过上述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_______,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
作中必须的是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两位同学设计了下述两个方案, 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所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定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SO2和CO2气体。
请你评价上述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
方案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