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的知识分子有浓厚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卷一三
材料三 所谓夷情,就是关于外国的情况。鸦片战争前夕,有部分经世思想家留心边事,关注夷情。……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的精神。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释作者对“亡国”与“亡天下”的理解。梁启超又是如何概括材料二中的思想?
(3)以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和魏源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宋明理学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九·一八”事变至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最终结果怎样?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是怎样竞相争夺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外各种政治力量对“九·一八事变”分别采取了什么态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按:1933年,中美签订“棉麦借款”,并通过英法来扩大对中国的技术合作。对此,1934年日本外务省发表声明:“各国也应考虑到满洲事变、上海事变所产生的特殊情况。如果对于中国想采取共同行动,即使名义上是财政的或技术的援助,也必然带有政治意义。……因此,日本在原则上不得不对此表示反对。”——《华北事变资料选编》
材料2面对日本步步进逼,蒋介石在1934年发表谈话:“因为我们中国没有现代化的作战条件,不能够和现代国家的军队作战,如果不待机而动,贸然作战,那只有败亡而已。”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下
材料3从蒋介石这一思想出发,国民政府在1935年2月向日本表示:“中国决无依赖欧美而行排日之意,盖以中日提携乃居正道,而依赖欧美则属旁道故也。又南京政府对取缔排日确有诚意。”
——《华北事变资料选》
材料4 1935年11月,在国民党“五大”上,对当时内外问题,蒋介石发表谈话:“苟国际演变,不斩决我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之路、吾人应以整个国家与民族之利害为主要对象。……复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各友邦之政治经济合作。”
——荣盂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贵料》下册
材料5 1936年7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就对日关系指出了中国外交最低限度:
“从去年11月全国代表大会后,我们如遇有领土、主权再被人侵害,如果用尽政治、外交方法仍不能排除这个侵害,就是危害到我们国家民族之生存,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到这时候,我们一定作最后之牺牲。”——《蒋介石全集》
回答:
(1)材料1中,日本所说:“特殊情况”的实质是什么?日本外务省的声明,表明了日本在侵华问题上与欧美列强存在怎样的分歧?日本的立场是否违背了它与欧美列强达成的协议?为什么?
(2)材料2反映了蒋介石怎样的思想?你如何看待此时蒋介石的这番话?
(3)材料3中,国民政府说:“中国决无依赖欧美而行排日之意。”这是其真实的外交政策吗?联系材料1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回答,南京政府“对取缔排日确有诚意”有何体现?
(4)结合30年代有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4中蒋介石言论的看法。
(5)材料5中,蒋介石所谓的“最低限度”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列强要求清政府改革新政,总税务司赫德就向清政府提出,要“认真改革才是最好的办法,”并且煞费苦心地写了一份《更新节略》……清政府表示:敝国现议力行新政,正期图报各大国之惠于后日……与各大国事无穷之利益。”——摘自徐风晨、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材料2“新政”的部分措施是以缓和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为目的,……如废科举、设学校、派留学生,裁冗员,设立商部(1903年9月),颁布提倡和保护民族工业的一些办法,……在另一方面,“新政”的整个精神是赋予中国政治以更多的买办性,……当时所颁布的铁路章程和矿务章程,对于“华洋官商”都是一体“保护”。
“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练兵筹饷。……无论中央地方,每项“新政”都是以加重旧捐税或另增新捐税来充经费,其中以练兵款项最大,各省陆续招练新军的结果就是一些新军阀的产生,……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势力最大,成为新军阀的最有力者,……当时清政府中枢力量日就衰微,庆亲王奕助主政贿赂公行,一切听袁世凯摆布。北京新成立的外务部、练兵处等机构实际都在袁世凯的掌握之中。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和清末民初重大历史变迁,评述新政目的、措施、后果。要求表述成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各国第一批进入北京的)这些代表们并没有忽视他们的首要责任——要约束中国人适当地履行条约条款,并且要保护交托给他们的那些国家利益;不过他们也认为他们还有责任去教导在崭新的国际关系中并无经验的那些中华帝国大臣,并且给以意思诚恳而且实际为了中国利益的劝告。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2中国违背条约,在万国公法,准至用兵。败者必以旧约赔补兵费,约外加保止……违章,有动兵之举,国乱之灾……违约者或因不肯照约,或因不能照约。若不肯,必有出而勉强者;若固不能,必有起而代行者。…是以或有应办,或有请办,不如早办,不致日后为人所勉强也……准洋商合华商会制轮车电机各等事。
——赫德《局外旁观论》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把有关马士、赫德关于中国内政外交言论的主要观点,经过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
(2)归纳上述两材料的相同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