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 议会一般分为一院制和两院制。有些国家实行两院制。上院,即参议院,有的是贵族院、联邦院,各国上院产生的方式不同:英国上院议员在1999年改革前根本不经过选举,均由贵族担任,美国参议院由各州选举两名代表组成,法国的参议院由省、市议会的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下 院,又称众议院、平民院、国民议会等,通常由选举的代表组成。当代西方,联邦制国家一般都实行两院制。
材料三 西方议会拥有立法权、通过国家预算权和监督权等权力。议会决定事项如法案或其他议案,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由于议员的职责是具体行使议会的职权,这就要求议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立法知识和能力,具有参政议政的素质和经验。过去,有些西方国家在议会至上的思想支配下,赋予议会很大权力,英国曾有“议会万能”之说,认为议会“除了不能把女人变成男人和把男人变成女人外,在法律上什么都能做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美、德三国的政体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中英国的“议会万能”之说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有人认为美国的政体比英国的政体更先进。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从两次改革的成效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阅读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围绕如何治理国家的言论:
材料一: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材料四: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补。
——以上均摘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言论分别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些学派?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核心分别是什么?
(2)作为新时代热血青年,假如你有机会从政,你如何看待上述主张?

(14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以来的世界与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读上图,从16世纪开始,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北大西洋东岸;20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分别说明上述两次“转移”的原因和影响。(5分)
(2)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调整时有发生。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50年代的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施了社会改革。试说明上述改革在历史背景、措施手段上的主要共同点。美国的改革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影响? (5分)
(3)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 “短暂的春天”。试归纳上述两个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4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
(1)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1分)
(2)举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主要大国怎样“屡屡坐失良机”,自食其果? (6分)
(3)历史如何表明了江泽民主席总结的这一重要论断? (5分)

(14分)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许多国家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并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1601年,英国通过了著名的伊丽莎白法,即“旧济贫法”,为失地农民创造了多种就业的方式。……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吸纳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
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材料三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珠三角地区率先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民工。广东省成为四川第一劳务输出大省,最高峰时曾达到500万,占到四川民工省外输出的80%以上。……同时,四川省内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四川省内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吸收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据统计,四川城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已由1990.年的12.3%上升到2003年的28.6%,其中大部分就业岗位即由农民进城人员取得。
——郭正模《近期四川向珠三角地区劳务输出的趋势、问题与对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图1指出英国政府对失地进城农民政策的变化。
(2)据材料一、二,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4分)
(3)结合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政策分别对英、日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3分)
(4)据材料归纳四川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当前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影响。(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