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在演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古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模式差异很大。西周时期出现的“国”是在分封制度下,由周人驻防各地,凝聚而成。诸侯之下,又有卿大夫,每一层级均从上级授民授土取得权力,而每一级的主权都不完整。完整的主权只有周天子拥有,尊王是诸侯国政权合法性的依据。而希腊的城邦则是在一个地区内,若干村落聚合而为政治与经济的共同体。城邦是自卫的单位,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城邦居民侍奉同一保护神,以建立同群的认同。共同体的领袖大抵是雄杰之士,以个人的勇略、智谋、品德取得众人的信服。他们尽管被称为君王,但仍须耕作渔猎。
(1)结合所学,比较古代希腊城邦和西周诸侯国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同。
|
希腊城邦 |
西周诸侯国 |
形成途径 |
|
|
主权状态 |
|
不完整 |
首领产生标准 |
才干、品德 |
|
文化认同 |
侍奉同一保护神 |
|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种种严重的问题,出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断言“世界由是而文明,欧美由是而进者也”。
而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认为个人的人权和科学才是欧洲“优越于他族”的原因。胡适更是大声疾呼:“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2)分别概括材料中所体现出来的两种救国主张;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这两种主张的原因。
巴黎公社 |
《共产党宣言》发表 |
中国五四运动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
第一国际成立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日本明治维新 |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
(3)以“19世纪后 运动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4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表一: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表二: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比较表一、表二,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与生活
泰坦尼克号,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设计、位于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兴建,该船是奥林匹克级邮轮的第二艘巨大豪华客轮,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1912年4月14日,这艘被称作为“永不沉没的船”和“梦幻之船”载着1324名乘客和891名船员在处女之航中与冰山相撞,并于4月15日在北大西洋沉没,1523人葬身海底,该海难也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 百年来,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科技与扩张
“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像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科技与全球化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1)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号”上会可能出现哪些科技成果?(3分)简述这些成果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6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体现。(6分)
(3)材料三中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变法活动实践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 这一思想孙中山后有了什么新发展?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归根到底是经济的竞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 |
数学 |
天文、历 法、气象 |
医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数量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材料二 《全球通史》一书中曾列出古代中国传播给西方并对其造成影响的诸多发明:钻井技术1126年传入欧洲;冶金鼓风机1200年传入欧洲;铸铁1300年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活塞风箱,1500年传入欧洲;旋转风扇1556年传入欧洲……
材料三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时间 |
成就 |
意义 |
1964年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
1966年 |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
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
1967年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
1970年 |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
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
1997年 |
银河一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计算机枝术跨人世界先进行列 |
2002年 |
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 |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
2003年 |
神五飞船发射成功 |
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
2008年 |
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 |
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 |
2010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 |
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
2013年 |
“辽宁”号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军 |
表明中国海军航母已经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 |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材料二说明了什么?16世纪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西方科技地位发生逆转。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2)材料三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分)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
材料一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3分)并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用关键词概括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