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
C.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
D.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
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下()
A.地方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
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
C.行省拥有较大的权力 |
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 |
宋真宗于997年继位为帝。1018年,他说:“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副宰相)职位,如今任命向敏中,这是打破常规的特别的任命,向敏中肯定很高兴。”这反映了当时()
A.君主专制根源于人事任命权 |
B.科举制度比前代有所弱化 |
C.官职变更失常源于皇权至上 |
D.仆射权力过大导致皇帝猜忌 |
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有鉴于此,宋朝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抑制土地兼并 |
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
C.加强对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
D.抽调精兵强将充实边疆 |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 B.中央集权的加强 |
C.宗法制的消亡 | D.分封制的巩固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 D.决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