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该做法的目的是(  )

A.重视文教 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
C.解决武将割据地方的弊端 D.缓解“冗兵”问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仁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出现反映了:
A生产力的发展 B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
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影响

平遥是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 1824 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19 世纪 40 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的是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抵制作用
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重心 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欲访华,回顾中日关系,从下图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

A.结束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建立了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B.为两国发展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C.中日文化同出一脉
D.美国与中国关系改善带动中日关系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