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Z-X-X-
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至1964年递减 |
B.0-14岁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增加较慢 |
C.15-64岁人口比例1964年至1982年增加较快 |
D.65岁以上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增加最快 |
该市15-64岁人口增加最多的时期是( )
A.1953-1964年 | B.1964-1982年 |
C.1990-2000年 | D.2000-2010年 |
读图回答1~3题。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A.45°W,135°W | B.135°E,45°W |
C.60°E,120°W | D.0°,180° |
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A.90°W向东至180° | B.0°向东至180° |
C.90°W向东至90°E | D.0°向东至90°E |
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①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②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③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④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⑤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⑥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A.①② | B.③④ | C.④⑤ | D.⑤⑥ |
下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1~2题。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
A.甲、丁 | B.甲、乙、丙 |
C.丙、丁 | D.没有纬度相同的地点 |
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A.6时 | B.15时 | C.18时 | D.21时 |
读图(图中虚线分别代表回归线和极圈、标注数码的四条线为晨昏线),完成下题。图中能反映郑州地区为冬至日的线可能是
A.①和②线 | B.②和③线 | C.③和④线 | D.①和③线 |
假如太阳光是从右侧射向地球,则
A.从9月23日到12月22目,图中的晨昏线由②运动到③ |
B.②为3月21日的晨线 |
C.晨昏线由①运动到②时,黄赤交角由23°26′减小到0 |
D.晨昏线由②运动到④时,南极圈内极昼范围由大变小 |
若黄赤交角稍变小,与目前情形相比,上海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
A.夏至日变小,冬至日变大 | B.夏至日变大,冬至日变小 |
C.夏至日和冬至日均变小 | D.夏至日和冬至日均变大 |
目前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
A.23°26’ | B.43°46’ | C.46°52’ | D.6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