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同学们对此进行研究,得到了老师的帮助,同学们分成若干组在实验室烧水进行实验,他们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秒表分别测量水的温度、烧杯旁声音的强弱以及加热时间.其中某一组测量结果如下表:
(1)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气泡,你认为此图像是水沸腾 (填“前”或“后”)的情景,气泡中主要是( )
A.小水珠 | B.空气 | C.水蒸气 | D.氧气 |
(2)其中第16-20min水持续沸腾,由表格的信息可知水的沸点为 ℃,此时外界气压 1标准大气压。(填“等于”、“高于”或“低于”)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温度为 ℃时,响度最大.你认为以下关于“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理解正确的是 (填“甲”或“乙”)。
甲:声音大的时候,水并不开,等声音不响了,水就开了;
乙:开水并非不响,只是相对于最响的时候,声音略小一些而已.
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图,铅笔的长度应为__________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 cm、26.00 cm、26.02 cm、26.42 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____。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甲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前,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中心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当把凸透镜放置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的中央恰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 、
的实像。
(4)此时将烛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5)将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现用不透光的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盖住,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 (填字母)。
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了
C.像还完整,只是变暗了
(6)蜡烛随时间被烧得越来越短,为了更好的观察成像情况,可以将凸透镜 移动和光屏 移动(均选填“向上”或“向下”)。
如图所示,小郭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w面的操作:
(1)将纸板B向后折,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这表明 。
(2)若将入射光线EO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OF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3)入射光线为EO,反射光线为OF,若让一束光沿FO射入,我会发现反射光线沿 方向反射,这说明了在反射现象中, 。
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要比较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还应选用的测量工具是 。
(2)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
(3)选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
(4)在平面镜后方放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5)在实验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这是因为 。
在“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40Ω 1A)、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表、开关和导线。如图甲是未连接完整的实物电路。
(1)请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 状态,滑动变阻滑片要位于 端(选填“A”或“B”)。
(3)小亮同学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A.电流表坏了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电阻R1开路 D.电阻R1短路
(4)小亮同学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当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A。当滑片P向B端移动,则电流表示数将 ,电压表示数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
(5)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 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