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直尺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平面镜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接下来他们连接像与物对应点,分别测量出两点到镜面距离,这样做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⑴、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这时反射角也减小,使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
⑵、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⑶、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⑷、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②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固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图乙是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的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20min时,该物质是状态。
(3)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如图,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表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中(停表每格为0.2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30" cm
t1 ="0.6" s
0.5m/s
s2="15" cm
t2 =

(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做直线运动( 选填“匀速”或“变速”)。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她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