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烯烃经臭氧氧化后,在Zn存在下水解,可得醛或酮。如:,现有化学式为C10H20的烯烃,它经臭氧氧化后在Zn存在下水解只生成一种有机物。符合该条件的结构共有
A.7种 | B.6种 | C.5种 | D.4种 |
下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2Y(g)====2Z(g)+W(S)(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用的措施是
A 加入催化剂 B 增大Y的浓度
C 降低温度 D 增大体系压强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氯水中有下列平衡:Cl2+H2O![]() |
B.对2HI(g) ![]() |
C.反应CO+NO2 ![]() |
D.合成NH3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低温度的措施(N2+3H2![]() |
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②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③其它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不再改变
④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积压强不再改变
⑤NH3%、N2%、H2%都不再改变
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
⑦正反应速率v(H2)=0.6mol/L·min,逆反应速率v(NH3)=0.4mol/L·min
⑧υ正(N2)=υ逆(NH3)
⑨2υ正(H2)=3υ逆(NH3)
A.全部 | B.只有①③④⑤⑨ |
C.②③④⑤⑦⑨ | D.只有①③⑤⑥⑦ |
在2L的密闭容器里充入4molN2和6molH2,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反应,5min后测得反应混合物中NH3占25%(体积分数),则此时用氮气表示反应速率为( )mol/Lmin
A 0.05 B 0.1 C 0.125 D 0.25
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aq)+OH-(aq)=H2O(1)△H =-57.3kJ/mol
已知: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H ="-" Q1kJ/mol
1/2 H2SO4(浓) + NaOH(aq) ="=" 1/2Na2SO4(aq) +H2O(1)△H ="-" Q2kJ/mol
HNO3(aq)+KOH(aq)=KNO3(aq)+H2O(1)△H ="-" Q3kJ/mol
上述反应均为溶液中的反应,则Q1、Q2、Q3的绝对值大小的关系为( )
A.Q1=Q2=Q3 | B.Q2>Q1>Q3 | C.Q2>Q3>Q1 | D.Q2=Q3>Q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