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民族追求,时代的呼唤。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
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实践活动(创办的近代企业)举一例说明?
(2)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这里,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建立什么国家(名称)?他在1924年进行了国共合作建立什么军校?
(3)梦想要成真,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与朱德会师建立什么军队?毛泽东他又开创是中国革命胜利怎样的道路?1934-1936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怎样的考验?(举一例说明)
(4)为实现“中国梦”你如何去做?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利克里
材料二
材料三大化元年(645年)日本孝德天皇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646年以诏书形式公布改新的主要内容:……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编制户籍、计帐(规定赋役的登记),行班田收授之法,统定班给人民土地和应负租赋的数额。废旧贡纳制,实行租庸调的新税法。
材料四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内部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回答:
(1)材料一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国家(或城邦)的民主制度?从材料一中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
(2)材料二中是什么法典?维护的是哪一个阶级的利益?该法律文献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如何?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化改新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三所说的“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指的是什么?实行这种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乔治·华盛顿和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两位著名的总统对于美国的诞生和新生分别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即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
——徐继畲《瀛环志略》
材料二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简介
188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
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
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他在就职演说中告诉美国国民:真正让我们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因其执政业绩突出,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
1941年底至1944年4月,罗斯福领导美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获胜作出巨大贡献。
1944年4月,罗斯福因突发去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2)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为克服这种“恐惧”而采取的措施及其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华盛顿和罗斯福两人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潮的核心。人文主义张反对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反对教会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强调人的作用。……随着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开展,近代自科学也产生了许多新成果。
——马世力《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材料二在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一批知识界精英表现出对理性力量的最大信任。17 世纪科学革命表明,宇宙间的秩序和可用数学加以证明的法则在自然界中起着作用。启蒙思想家们则认为,用类似的法则和理性来审视人类社会也是可能的。……他们对现存制度,特别是对教会的抨击是及其大胆的,他们为思想解放而斗争。……启蒙运动对欧洲大陆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主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在“17世纪科学革命”中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中谁?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洲大陆和北美产生的重要影响。
(3)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在核心思想上的不同之处和性质上的相同之 处。并分别说明这两次运动与17 世纪科学革命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作用。(须依据材料分析,不能少于两层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挂,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 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请完成:
(1)材料一中“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谁?
(3)材料二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
(4)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