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在他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他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比较著名的有72人。
材料二: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仁不让于师!”
请回答:
(1)孔子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论被整理在哪一著作中?
(2)材料二中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3)作为一名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主张有哪些?其学说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繁荣与开放的唐朝社会,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梦带来了许多启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统治时认为节制自身的享受欲望可以减轻人民的负担,为此他对自己和大臣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历史上把他较为清明的统治称之为什么?
(2)唐太宗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你认为它对唐朝的繁荣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微软、IBM、英特尔等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二战后,西欧国家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最早实施者。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主要特征?
(2)请你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后美国、西欧国家繁荣发展的相同原因。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欧盟成立为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3)请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动力是什么?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发展给崛起中的中国带来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一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规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摘自《邓小平文选》
一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请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它在国际上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上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材料一、二反映出邓小平与周恩来在对待国家主权问题上有何共同点?
(3)请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50年代相比我国70年代外交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前提条件。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积极倡导"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说明了什么?
"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情况
年份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 (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材料四:中国某地的农村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有何认识?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使农民"衣食有余"?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1921年以后苏俄(联)粮食生产出现了什么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材料四的民谣歌颂的是中国哪项农村改革?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5月大事记:
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军警镇压。
5日,学生请校方出面救人。警察总监答曰:无权释放。
8日,总统要求审判学生,整顿学风。
9日,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
10日,32名学生受审。
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同时上交辞呈。
14日,政府命令武力镇压学生活动。
19日,北京所有大专学校的学生拒绝上课。
20日,全市所有的中学也开始罢课。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今年是该事件爆发多少周年?
(2)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学生斗争的两种方式。
(3)根据材料,指出当时政府和校长对学生活动分别作出了哪些反应?请各举一例。(2分)
(4)请你评价学生、校长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