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与朱熹理学同属于理学的不同流派,但与其不同的是( )
A.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
B.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主张“人心”是万物本原 |
C.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
D.坚持“性善论”和“仁”的思想 |
“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四十五年间“中国面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完成国家工业化②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③实现了民族独立④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徐峰在《试论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中认为:“湖州府所辖的乌青镇,明朝时除了四条主干大街外,另有街巷58条。镇中工商业(蚕丝、冶炼、编织、磨坊、染坊、造船、杂货等产业)发达。清末,乌青镇街巷规模有了明显扩大,新增加了8条主干大道,街巷增加了47条。”促进这一时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 B.市民阶层的壮大 |
C.自然经济的瓦解 | D.商品经济的发展 |
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通过上述材料可知
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
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②④ |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文中的“当时”是指()
A.清朝末年 | B.民国初年 |
C.民国后期 | D.“文革”前后 |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由此可知1838—1852年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
A.改变了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
B.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
C.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 |
D.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