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
|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堪称本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我们能发现它们都()
| A.是与本国的封建专制势力长期斗争的成果 |
| 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
| C.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
| D.确立了总统制的民主共和政体 |
某位学者写道:“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该学者谈到的历史事件()
| A.智者运动 | B.新航路的开辟 |
| C.文艺复兴 | D.宗教改革 |
下表是1750年——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各国及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此表格提供的信息证明()
| 国家\年份 |
1750 |
1800 |
1830 |
1860 |
1880 |
1900 |
| 欧洲 |
23.2% |
28.1% |
34.2% |
53.2% |
61.3% |
62.0% |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 印度 |
24.5% |
19.7% |
17.6% |
8.6% |
2.8% |
1.7% |
A.外国列强在此时间段对中国进行了疯狂掠夺
B.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全面的侵略
C.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
D.中国、印度经济仍得到发展
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
| 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
|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美国宪法之父、第四任总统麦迪逊曾说,《联邦宪法》一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些具有“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特征的“制度性要素”包括()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②总统行政权与军事权的分权制衡
③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④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
| A.①②③ | B.②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