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19世纪晚期英、德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君主是国家元首 | B.内阁对君主负责 |
C.国王可解散议会 | D.专制色彩浓厚 |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
①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②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③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④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A.《海国图志》 | B.《天朝田亩制度》 |
C.《资政新篇》 | D.《中外纪闻》 |
1862年7月7日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天国运动与此材料的观点不符的是
A.动摇了封建统治 | B.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
C.造成了社会动荡 | D.未提出建设性方案 |
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①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②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③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④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它评价的战役是
A.太原会战 | B.淞沪会战 | C.徐州会战 | D.百团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