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可以看出当时( )
①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②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③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升④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初步建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明律·大诰》规定:“有等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违旨下乡,动扰于民。今后敢有如此,许民间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京来。”此规定( )
A.说明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
B.说明明初监察体系完备 |
C.预防了地方割据的出现 |
D.有利于遏制官员的腐败 |
董仲舒为发掘大义做了很多研究,他把自己的见解与儒家经典相附会,并把这些观点当作上天意志,劝皇帝接受,并告诫皇帝,如果不采纳这些见解,就是违背天意,迟早要招致祸患。可见,“附会”的结果是( )
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 B.使儒学法律化 |
C.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D.使帝位合法化 |
学者刘宗迪说:“先秦诸子,除庄子外,都是‘公共之学’,即都是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关注的核心……先秦诸子主要是政治哲学,只是其政治理想和治国策略各有不同而已,孔子、孟子也概莫能外。”当时“政治哲学”的共同点是( )
A.追求社会稳定 | B.反对剥削和压迫 |
C.主张实现国家统一 | D.建立君主专制 |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出现材料中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工具的进步 | B.小农经济的推动 |
C.政府政策的鼓励 | D.农业技术的进步 |
学者顾则徐说:“西周封建,方国变为封国,得封则为国,无封则不为国,无封之国为外国(夷狄之国),朝下之国独立程度大大削弱,且国有爵等。”材料表明分封制(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 B.形成了封国对抗中央的局面 |
C.削弱了周王的统治地位 | D.推动了等级社会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