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H2CO3的Ka1=4.2×10-7、Ka2=5.6×10-11;HClO的Ka="3.0×" 10-8,
HF的Ka=3.5×10-4。
(1)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在饱和氯水中加入NaHCO3,直至溶液的黄绿色褪去,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常温下,将pH和体积都相同的氢氟酸和次氯酸分别加蒸馏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变化如图所示。

①曲线Ⅰ为 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
②取A点的两种酸溶液,中和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 体积较小。
(4)25 ℃时,将0.40 mol·L-1 HCN溶液与0.20 mol·L-1 NaOH溶液各100 mL混合后,测得溶液的pH=a(a>7)。则该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
c(HCN)-c(CN-)= mol·L-1。(假设混合后体积等于两种溶液体积之和)
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常数(25 ℃)。
| 酸 |
电离方程式 |
电离常数K |
| CH3COOH |
CH3COOH CH3COO-+H+ |
1.76×10-5 |
| H2CO3 |
H2CO3 H++HCHC H++C |
K1=4.4×10-7 K2=4.7×10-11 |
| H2S |
H2S H++HS-HS- H++S2- |
K1=1.3×10-7 K2=7.1×10-15 |
| H3PO4 |
H3PO4 H++H2PH2P H++HPHP H++P |
K1=7.1×10-3 K2=6.3×10-8 K3=4.2×10-13 |
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升高时,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温度相同时,各弱酸的K值不同,那么K值的大小与酸性的相对强弱有何关系? 。
(3)若把CH3COOH、H2CO3、HC、H2S、HS-、H3PO4、H2P、HP都看成是酸,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 。
(4)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每一步都有相应的电离常数,对于同一种多元弱酸的K1、K2、K3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此规律是 ,产生此规律的原因是 。
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 。
(2)A、B、C三点溶液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3)若使C点溶液中c(CH3COO-)增大的同时溶液的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 ;② ;③ 。
(4)经实验测得C点处:c(CH3COOH)=0.1 mol·L-1,c(CH3COO-)=0.01 mol·L-1,则该条件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a= 。
(1)下列物质:①石墨 ②三氧化硫 ③液态氯化氢 ④氯气 ⑤熔融的硫酸钾 ⑥食盐晶体 ⑦硫酸溶液 ⑧乙醇 ⑨冰醋酸 ⑩NH3·H2O,其中能够导电的是 ,强电解质是 ,弱电解质是 ,非电解质是 。
(2)H2S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
①向H2S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时,电离平衡向 移动,c(H+) ,c(S2-) 。
②向H2S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时,电离平衡向 移动,c(H+) ,c(S2-) 。
③若将H2S溶液加热至沸腾,c(H2S) 。
④若要增大H2S溶液中c(S2-),最好加入 。
有A、B、C、D四个反应:
| 反应 |
A |
B |
C |
D |
| ΔH/(kJ·mol-1) |
10.5 |
1.80 |
-126 |
-11.7 |
| ΔS/(J·mol-1·K-1) |
30.0 |
-113.0 |
84.0 |
-105.0 |
则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另两个反应中,在温度高于 ℃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在温度低于 ℃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
氨的工业合成工艺的成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不少科技工作者为了寻找廉价的氨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探索性工作。请回答下列各题:
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是一个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N2+3H2
2NH3。已知,在常温下,1 g H2完全转化为NH3,放出的热量为15.4 kJ。
(1)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如果一个反应的ΔH-TΔS<0,则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已知该反应的ΔS=-198.2 J·K-1·mol-1。则上述氨气的合成反应在常温下 (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