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 A |
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 |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
所得沉淀为BaSO3,后转化为BaSO4 |
| B |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搅拌 |
得黑色蓬松的固体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
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现吸水性和脱水性 |
| C |
向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粉末 |
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
FeCl2溶液部分变质 |
| D |
向足量含淀粉的FeI2溶液中滴加2滴氯水 |
溶液变蓝 |
还原性:I->Fe2+ |
下列仪器中①烧杯;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蒸发皿;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试管,常用于直接加热的是
| A.①③④ | B.①②⑥ | C.④⑦ | D.①③④⑦ |
炒河虾由青色变成红色,一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是河虾体内某种物质在加热的时候发生颜色的改变。就这位同学的做法而言,这应该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A.实验 | B.观察 | C.假设 | D.分类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秋佳节月饼中用小袋包装的生石灰来防止月饼氧化变质 |
| B.节能减排措施之一就是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 |
| C.“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
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 I2。在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KIO3和析出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不正确的是()
| A.0~b :3HSO3-+ IO3-= 3SO42-+ I-+ 3H+ |
| B.a点时消耗NaHSO3的物质的量为1.2 mol |
| C.b~c间I2是还原产物 |
| D.当溶液中I¯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时,加入的KIO3为1.8mol |
已知A 、B、C、D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为Fe,D为氢气,则B一定为酸
B.若A、D为化合物,B为水,则C一定是气体单质
C.若A、B、C、D均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D.若A、B、C、D均为10电子微粒,且C是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D常温下一定呈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