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二氧化硅与碳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反应中生成的单质有什么用途:                           (写一条即可)。卞石是硅酸盐,不同类型的卞石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由钠卞石化学式NaAlSi3O8可推知钙卞石的化学式为          ,请将钠卞石的化学式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2)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含有少量含硫化合物[硫化氢、羰基硫(COS)等],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羰基硫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的过程如下(部分产物已略去):
COSNa2S溶液H2          羰基硫分子的电子式为             。反应I除生成两种正盐外,还有水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反应II的产物X的溶液中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S2O32,则II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热化学方程式 碳族元素简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设反应①Fe(s)+CO2(g) FeO(s)+CO(g) ΔH=Q1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Fe(s)+H2O(g)FeO(s)+H2(g) ΔH=Q2的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

温度(T)
K1
K2
973
1.47
2.38
1 173
2.15
1.67

(1)从上表可推断,反应①是__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H2(g)+CO2(g)CO(g)+H2O(g) ΔH=Q的平衡常数为K3
Ⅰ.根据反应①与②推导出K1、K2、K3的关系式K3=________;可推断反应③是__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右移,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A.缩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D.设法减少CO的量
E.升高温度
Ⅱ.根据反应①与②推导出Q1、Q2、Q3的关系式Q3=________。

25 ℃时,电离平衡常数:

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1.8×10-5
K1 4.3×10-7
K2 5.6×10-11
3.0×10-8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的下列四种物质:a.Na2CO3、b.NaClO、c.CH3COONa、d.NaHCO3;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2)常温下0.1 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小的是_____;
A.c(H) B.c(H)/c(CH3COOH) C.c(H)·c(OH) D.c(OH)/c(H)
(3)体积为10 mL pH=2的醋酸溶液与一元酸HX分别加水稀释至1 000 mL,稀释过程pH变化如图,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醋酸的平衡常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稀释后,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________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25 ℃时,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若测得混合液pH=6,则溶液中c(CH3COO)-c(Na)=________。(填准确数值)

已知变化过程中,0.2 mol 参加反应,共转移0.4 mol 电子。
(1)反应的氧化产物为
(2)x=________。
(3)参加反应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4)配平题中的离子方程式并将配平后的式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C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E同主族。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B、C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D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F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写出B、E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所含化学键类型
(3)A、D、E、F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用化学式表示)
(4)写出C、E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C、D的氧化物与分别与B的氢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
(1)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I2(aq)+I(aq)(aq),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为探究Fe2对O3氧化I反应的影响(反应体系如图1),某研究小组测定两组实验中浓度和体系pH,结果见图2和下表。


①第1组实验中,导致反应后pH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1中的A为________。由Fe3生成A的过程能显著提高I的转化率,原因是_________。
③第2组实验进行18 s后,浓度下降。导致下降的直接原因有________。

A.c(H)减小 B.c(I)减小 C.I2(g)不断生成 D.c(Fe3)增加

(3)据图2,计算3~18 s内第2组实验中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