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角,是欧洲最大的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中西部,全区森林茂密,平均覆盖率达50%,山脉东南坡植被覆盖率高于西北坡。
材料二 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图。
(1)说明该半岛固态降水率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2)分析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南坡森林覆盖率高于西北坡的自然原因。
(3)描述该半岛西部海岸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西部,是一个多山的高原国家。农牧业是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
材料二 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谷底海拔4 900多米,每年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材料三 下图为阿富汗附近地区略图和沿图中四段经线的年降水量分布曲线图。
(1)简要说明阿富汗东部主要的地质灾害及成因。
(2)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6~8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
(3)简述图示区域内沿36°N纬线的降水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读新西兰南、北二岛示意图(图丙),图甲为甲地的气候统计资料,图乙为南岛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图乙,概括图示区域的地形特点并解释南阿尔卑斯山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图丙判断该区域人类活动主要分布的岛屿(南岛或北岛);并简述你的理由。
(3)简述甲地气候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下图)
材料二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阅读图乙,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说出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有何特点。
(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
读甲、乙两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甲山各自然带在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简要分析原因。
(2)乙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试简要说明原因。
(3)比较甲乙两山自然带带谱分布的主要差异,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读中南半岛地形和河流分布示意图(图甲)及B地地质剖面图(图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1)100°E以西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主要影响因素是 、。
(2)古气候学家根据图乙所示的地质剖面中各岩层厚度差异现象,推断各地质历史时期中南半岛夏季风的强弱。简要说明古气候学家进行判断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