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作为一部全面梳理中国历史廉政文化的大型纪录片,《鉴史问廉》一开播就在全国引起广泛好评。部分评论摘录如下:
题材严肃的纪录片,“消化”起来并不晦涩。一个个动人的历史小故事,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楹联诗词,悄然间将“不想腐”“尚廉洁”的理念吹拂入心。
回应解答百姓关心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明晰和梳理廉政文化基因,使人们在文化的浸润和艺术的熏陶中,逐步校正自己崇廉尚法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形可视的影视化表达,老百姓更容易接受,也更爱看。
它有政治的热度、文化的温度、历史的厚度,反映了我国社会当下的作风新状态、政治新生态、反腐新常态。
材料二:在电脑普及,全民习惯了键盘敲字的今天,尽管汉字书写目前还不至于出现需要拯救的危机,但民众的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担负着“振兴汉字书写文化,传承千年中华文明”的使命,吸引了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誉,汉字书写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重视。但该节目选择一些早已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的生僻字用于比赛,选手靠疯狂背诵参加比赛等引发争议。有些人认为,节目中考了一些太生僻的汉字,生活中很少用到,节目强调重视汉字的书写只是“一场幽怨的复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鉴史问廉》成功的原因。
(2)有人认为,央视推出此档节目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其中听写众多的生僻字,靠死记硬背更是对中学生的摧残。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 结合材料二,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山东省潍坊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发掘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使红木嵌银瓷器、刺绣、高密三绝、临朐红丝砚 等实现了规模生产,成为民间工艺的上乘佳品。同时,打造潍坊风筝与杨家埠木板年画成为两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衍生了大舜文化、佛教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潍坊市对待传统文化的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二 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2)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

2011年10月29日,首届“好客山东休闲汇”在青岛圆满谢幕。经测算,休闲汇期间,全省休闲消费总额达1900多亿元,其中旅游总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22.5%,接待游客总量计1.4亿人次,同比增长19%。“休闲汇”一系列优惠让利和特色活动,极大刺激了当地休闲消费热情。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向媒体透露,目前,各相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发展休闲产业的相关规划,明年省政府将正式出台落实《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的实施规划,从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公共休闲资源、举办重大休闲文化活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改善休闲消费环境,满足居民休闲需求,全面推进国民休闲发展。

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的重要意义。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面临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为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体制基础。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为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请回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何意义?(6分)
(2)国家应如何做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东部某市在经济发展中切实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循环经济。把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适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走出了一条与环境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切实做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利用,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分析说东部某市倡导的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
(2)简要说明我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