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v(A)=0.5mol(L•min) B.v(B)=0.9mol(L•min)
C.v(C)=1.2mol(L•min) D.v(D)=0.4mol(L•min)
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有效的处理方法是()
A.蒸馏 | B.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
C.水洗后分液 | D.用过量氯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B. 浓硝酸沾到皮肤上能使皮肤变黄,这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C.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D. 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得肥皂和甘油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H4与C4H10互为同系物 |
B.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
C.甲烷与氯气在三溴化铁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 |
D.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
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的递变,叙述正确的是
A.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所以还原性逐渐增强 |
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增大,所以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增强 |
C.N、O、F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所以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
D.Li、Na、K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金属性逐渐减弱 |
利用金属活性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冶炼方法冶炼金属。下列反应所描述的冶炼方法不可能实现的是()
A.2Al2O3(熔融) ![]() |
B.Fe2O3+3CO ![]() |
C.Fe+CuSO4 ===FeSO4+Cu | D.2NaCl(水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