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查阅到如下资料:

资料卡      NO:2006—KI—001
主题: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①课本上: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0.5mL3%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片刻后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无机化学》下册,P658:亚硫酸是较强的还原剂,可以将Cl2、I2、MnO4-还原为Cl-、I-、Mn2+,如:
H2SO3+I2+H2O=H2SO4+2HI

根据上述资料,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足量SO2通入适量的碘水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SO2被氧化为SO42-所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探究小组想利用上述原理除去CO2中的SO2,并检验是否除尽,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填字母)
A、将混合气体通过碘水,再通过品红溶液
B、将混合气体通过氯化钡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再通过碘水溶液
C、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品红溶液
D、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溶液,再通过品红溶液
(5)若该探究小组就上述实验提出,把含+4价硫元素化合物转化为含+6价硫元素化合物,下列试剂可以实现上述转化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氧气     B、MnO4-    C、氯气     D、浓硫酸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8分)请选用适当的试剂和分离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将所选的试剂及分离方法的编号填入表中。
试 剂: a.水 b.NaOH溶液 c.溴水 d.饱和Na2CO3溶液 e.新制CaO
分离方法:①.分液②.过滤③.洗气④.蒸馏

混合物
需加入的试剂
分离方法
溴苯(溴)


乙烷(乙烯)


乙醇(水)


乙酸乙酯(乙酸)


下图是实验室用来验证乙烯与氢气反应产物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湖北

(1)方框内装置用来制取乙烯,现有下列仪器及用品:①碎瓷片②石棉网和铁架台③圆底烧瓶④温度计(量程100℃)⑤温度计(量程200℃)⑥酒精灯⑦单孔塞⑧双孔塞⑨导管。
其中不需用的仪器及用品有(填序号)湖北
(2)写出制乙烯化学方程式:

(3)碱石灰的作用是:
(4)溴水的作用是:
(5)出现什么现象可说明生成了乙烷?

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欲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2)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操作编号填写)
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3)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
(4)当D中产生(多选不得分)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而不是SO2
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
B.脱脂棉上蓝色均变浅
C.脱脂棉上蓝色褪去
装置D的作用为
发生反应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实验室制得的氯气通常含有水蒸气和盐酸挥发的氯化氢,要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干燥、净化、收集和尾气处理(C瓶用于收集氯气,D瓶用于尾气处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室通常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杂质HCl,则图(1)中A瓶和B瓶依次分别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是氯气的收集装置,将它安置在图(1)中的虚线框内,其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最终尾气排放(导管口c处)是否含有氯气,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测试,如有氯气泄漏,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方法检测氯气,试纸必须用水润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利用如右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有两处未画出,它们是.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
(3)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_______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