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合成氨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工业生产时,制取氢气的一个反应为:CO+H2O(g)
CO2+H2
T℃时,往1L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 CO和0.3mol水蒸气。反应建立平衡后,体系中c(H2)=0.12mol·L-1。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 (填计算结果)。
(2)合成塔中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H<0。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由此可推知,表中T1 ___ 573K(填“>”、“<”或“=”)。
| T/℃ |
T1 |
300 |
T2 |
| K |
1.00×107 |
2.45×105 |
1.88×103 |
(3)N2和H2以铁作催化剂从145℃就开始反应,不同温度下NH3的产率如图所示。温度高于900℃时,NH3产率下降的原因是 。

(4)硝酸厂的尾气直接排放将污染空气,目前科学家探索利用燃料气体中的甲烷等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其反应机理为:
CH4(g)+4NO2=(g)=4NO(g)+CO2(g)+2H2O(g); △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kJ·mol-1
则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水。科学家利用此原理,设计成氨气-氧气燃料电池,则通入氨气的电极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已知:(A)Cu2+,Fe2+在pH为4~5的条件下不水解而Fe3+却几乎全部水解;(B)双氧水(H2O2)是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它的还原产物是H2O。用粗氧化铜(CuO中含少量Fe)制取CuCl2溶液过程如下:
①取50mL的盐酸,加入一定量的粗CuO加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溶液的pH是3
②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搅拌。
③向②中加入过量纯CuO,微热,搅拌,此时测定溶液的pH为4,过滤。
④把③所得滤液浓缩。
(1)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③中过滤后滤渣的成分是。
(3)①③中如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4)③中pH升高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依据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下图甲所示。
①电极X的材料是;
②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电极流向电极(填电极材料名称或符号)。
③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盛有饱和KCl琼脂溶胶的盐桥中,向CuSO4溶液一端扩散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2)①金属腐蚀一般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清洗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请写出铁锅生锈过程的正极反应式:。
②为了减缓某水库铁闸门被腐蚀的速率,可以采用下图乙所示的方案,其中焊接在铁闸门上的固体材料R可以采用(填写字母序号)。
A.铜 B.钠C.锌 D.石墨
③图丙所示方案也可以减缓铁闸门的腐蚀速率,则铁闸门应连接直流电源的极。
(3)蓄电池是一种可以反复充电、放电的装置。有一种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是:NiO2 + Fe + 2H2O
Fe(OH)2 + Ni(OH)2。
①若此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某一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填序号)。
A.NiO2 B.Fe C.Fe(OH)2 D.Ni(OH)2
②该电池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PH(填增大、减小、不变)
③充电时该电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回答下列有关双氧水的一些问题:
(1)下述反应中,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_________。
| A.Na2O2+2HCl ="=" 2NaCl+H2O2 |
| B.Ag2O+H2O2="=" 2Ag+O2↑+H2O |
| C.2H2O2 ="=" 2H2O+O2↑ |
| D.3H2O2+Cr2(SO4)3+10KOH ="=" 2K2CrO4+3K2SO4+8H2O |
(2)保存过氧化氢的试剂瓶上最适合贴上的一个标签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某强酸性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物质或离子:O2、MnO4-、H2O、Mn2+、H2O2、H+。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了如下过程:H2O2→O2↑。
①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上述反应中有6.72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
(4)H2O2有时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如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经以下反应实现:KCN+ H2O2+ H2O==A+NH3↑,试指出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并阐明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为一“铁链”图案,小明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图中某种物质M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下列A、B、C、D是中学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基本装置。
请根据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原理,回答在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哪种装置。将A、B、C、D填入适当的空格中。
①.除去NaOH溶液中悬浮的CaCO3;②.从溴水中提取溴;
③.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④.与海水晒盐原理相符的是。
(Ⅱ)某化学课外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可分解为如下各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分液漏斗上口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G→E→F。
(2)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