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症遍及全球,多发生于山区,南美的安第斯山区、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和亚洲的喜玛拉雅山区是高发病地区。我国云南、河南等十余个省的山区的发病率也较高。为控制该病的发生,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加碘食盐。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碘是合成下列哪种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
A、 胰岛素 B、 甲状腺激素 C、 生长激素 D、 糖尿病
(2)长期生活在缺碘山区,又得不到碘盐的供应,易患
A、 甲状腺机能亢进 B、 佝偻病
C、 地方性甲状腺肿 D、 雄性激素减少
(3)可用盐酸酸化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检查食盐中含碘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I + KIO3 + 6HCl ="==" 6KCl + 3I2 +3H2O。此反应的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但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氢氧化锌溶于氨水生成Zn(NH3)22+。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用化学式表达)。 (2)写出锌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即可鉴别的是。
①硫酸铝和氢氧化钠 ②硫酸铝和氨水 ③硫酸锌和氢氧化钠 ④硫酸锌和氨水
(4)写出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解释在实验室不适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一瓶存放时间较长的硫酸亚铁,外观上并无明显变化,但某学生怀疑其有部分因氧化而变质,请你设计1个检验硫酸亚铁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如果有变质,当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应如何除去变质的杂质?。
(2)FeCl3溶液棕黄色,对此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请填表:
编号 |
实践操作 |
实验主要现象 |
离子方程式 |
① |
加入过量铁粉 |
||
② |
加入少量Na2O2粉末 |
||
③ |
加入少量AgNO3溶液 |
在实验室里,某同学取一小块金属钠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试完成下列问题:
(1)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最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A.有气体生成 |
B.钠熔化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
C.烧杯底部有银白色的金属钙生成 |
D.溶液变浑浊 |
(3)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过程中,若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mL的H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现有下列九种物质:①H2②铝 ③CuO ④CO2⑤H2SO4⑥Ba(OH)2固体⑦氨水 ⑧稀硝酸 ⑨熔融Al2(SO4)3
(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
分类标准 |
能导电 |
非电解质 |
电解质 |
属于该类的物质 |
(2)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适当的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醋酸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________。
锥形瓶中溶液 |
滴定管中溶液 |
选用指示剂 |
选用滴定管 |
|
A |
碱 |
酸 |
石蕊 |
(乙) |
B |
酸 |
碱 |
甲基橙 |
(甲) |
C |
碱 |
酸 |
酚酞 |
(甲) |
D |
酸 |
碱 |
石蕊 |
(乙) |
滴定时应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直到加入一滴醋酸后,溶液颜色由 色变为色,并在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改变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值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醋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醋酸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醋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后俯视读数
(3)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待测氢氧化钠 |
0.100mol/L醋酸的体积 |
||
滴定次数 |
溶液的体积(ml) |
滴定前的刻度(ml) |
滴定后的刻度(ml) |
第一次 |
25.00 |
0.00 |
24.98 |
第二次 |
25.00 |
1.56 |
27.86 |
第三次 |
25.00 |
0.22 |
25.24 |
依据上表数据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下图为上述25 mL 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CH3COOH溶液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回答:
①B点溶液呈中性,有人据此认为,在B点时NaOH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这种看法是否正确?________(选填“是”或“否”)。若不正确,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在AB区间还是BD区间内?________区间.(若正确,此问不答)。
②在D点时,溶液中c(CH3COO-)+c(CH3COOH)________2c(Na+)。(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