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 |
异常情况 |
可能原因分析 |
A |
蒸发结晶:蒸发皿破裂 |
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 |
B |
分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 |
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 |
C |
蒸馏:冷凝管破裂 |
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 |
D |
萃取:液体静置不分层 |
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 |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 B.石油蒸馏 | C.乙醇催化氧化 | D.CO2喷泉实验 |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 CCl4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
B.常温常压下,4.2g C2H4和C8H16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3NA |
C.7.8g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3 NA |
D.6.4gCu与20mL10 mol·L-1浓硫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
下列除杂所用的试剂与方法都正确的是
A.除去NO中混有的NO2:水、洗气 |
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
C.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金属钠、蒸馏 |
D.除去二氧化硫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洗气 |
以下是1-18号元素某性质的递变规律,Y轴代表的是
A.原子半径 | B.金属性 | C.非金属性 | D.最外层电子数 |
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A、B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稀有气体除外),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
B |
A.A一定是第2周期元素 B.B的原子半径一定比A大
C.B的金属性一定比A强 D.A的熔沸点一定比B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