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化学纯”硫酸。现用该浓硫酸配制90mL、1mol/L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①胶头滴管;②烧瓶;③烧杯;④药匙;⑤量筒;⑥托盘天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___(选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__。
(2)配制100mL 1mol•L-1的稀硫酸需要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 mL(保留一位小数),量取浓硫酸时应选用_______(选填①10mL、②50mL、③100mL)规格的量筒。
(3)实验中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容量瓶中原来含有少量蒸馏水 |
B.未经冷却,立即转移至容量瓶并洗涤烧杯,定容 |
C.烧杯没有洗涤 |
D.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时眼睛一直仰视刻度线 |
(4)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加蒸馏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_______
硫酸铜晶体在不同温度下可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甚至分解成氧化物。某学生在不同温度下给8.000 g硫酸铜晶体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序 |
温度(℃) |
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 |
102 |
6.848 |
2 |
113 |
5.696 |
3 |
258 |
5.120 |
4 |
570 |
2.560 |
(1)第1次实验后,试样晶体失去结晶水的质量是_____ g。
(2)通过计算确定第二次实验后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第四次实验后,剩余固体为一种黑色粉末(假设为纯净物),将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至少需要0.50mol/L的稀硫酸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
某同学欲配制0.1 mol/L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试剂。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
(1)他猜测烧杯中未溶物为Ba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为准确测定样品中Ba(OH)2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①配制250 mL约0.1 mol/L Ba(OH)2溶液:称取5.000 g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将滤液转入______中,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制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甲基橙,将0.200 mol/L标准盐酸装入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24.20 mL。计算样品中Ba(OH)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上述滴定中,滴定管在注入标准盐酸之前,先用蒸馏水洗净,再用________________。在滴定中,准确读数应该是滴定管上蓝线的________________处所对应的刻度。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进行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步骤】
(1)用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准确称量瓷坩埚的质量。
(2)在瓷坩埚中加入约2 g研细的硫酸铜晶体,并称量。
(3)把盛有硫酸铜晶体的瓷坩埚放在泥三角上慢慢加热,直到蓝色完全变白,然后把坩埚移至____________中冷却到室温,并称量。
(4)重复(3)的实验进行恒重操作,直至两次称量结果相差不超过0.001 g。
【数据记录与处理】
第一次实验 |
第二次实验 |
|
坩埚的质量(g) |
29.563 |
30.064 |
坩埚+试样的质量(g) |
31.676 |
32.051 |
恒重后,坩埚+硫酸铜的质量(g) |
30.911 |
31.324 |
x的值 |
5.05 |
5.13 |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处理结果,计算本次实验的相对误差为______%(已知x的理论值为5)。
【分析与讨论】
(1)做一次实验,至少需要加热________次(填数字,下同);至少需要称量_________次。
(2)恒重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重复两次实验求x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值比理论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编号)。
a.加热过程中有晶体溅出 b.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c.实验前,晶体表面潮湿 d.晶体灼烧后直接放在空气中冷却
某同学在气体体积测定仪中用镁和硫酸反应测定1 mol氢气体积。完成下列填空:
(1)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塞上B瓶的玻璃塞,用橡皮塞塞紧A瓶加料口,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可以确认装置气密性良好。
(3)已知液体量瓶的刻度范围是110~130 mL,实验时称取镁带的质量要控制在0.100~0.110 g之间,目的是_________。
(4)完成一次测定实验,需要2次用注射器抽气,其中需要记录的是第__________次抽出气体的体积。
(5)下列情况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______(填编号)
a. 镁表面的氧化膜没有除尽 b. 储液瓶中的液体是水
c. 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d. 装置气密性不好
某化学课外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SO2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证明SO2具有______(填代号)。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证明SO2具有______(填代号)。
A.氧化性B.还原性C.漂白性
(3)收集SO2气体可以选择的装置为______(填代号)。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收集装置的出气口需要连接一个盛有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的洗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