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t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反应条件且互不相同,t3时刻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t1=15 s,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mol·L-1·s-1
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减小压强
C.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 mol
D.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06 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A(g)B(g)+2C(g)ΔH=-50a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或两种键都有
②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③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键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③⑤ |
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AB2(g)+B2(g)2AB3(g)。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AB2、B2、AB3浓度分别为0.2 mol/L、0.1 mol/L、0.2 mol/L,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是
A.AB2、B2分别为0.4mol/L、0.2mol/L |
B.AB2为0.25mol/L |
C.AB2、AB3均为0.15mol/L |
D.AB3为0.4mol/L |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g)+O2(g)2NO2(g)。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
D.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
如图所示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
①Cu为负极,Zn为正极
②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③若有0.5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5.6LH2
④SO向Zn极移动
⑤电子的流向是:Cu→Zn
⑥正极反应式:Cu-2e-====Cu2+,
发生氧化反应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A.②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⑥ |
X、Y、Z、M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Z相邻。X的质子数是Y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与M可形成化合物M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 |
B.离子半径:M的离子>Z的离子>Y的离子>X的离子 |
C.X、M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有M2X、M2X2两种 |
D.还原性:X的氢化物>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