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同盟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C.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D.1935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以下摘自吴宓1911年11月6日的日记:“闻天津已陷,并闻北京非常惶恐。革命军已有照会给各国使馆,言令于五日内,将一切预备停妥。五日后,即进兵来攻北京矣。”当时京师许多师生对此深信不疑。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民众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
B.人民反对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革命使得部分知识分子受到震撼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材料中的“政治”觉悟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百日维新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