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钡的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则下述说法中可能实现的是
A.钡可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 |
B.钡可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 |
C.钡可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 |
D.在溶液中钡离子可氧化金属锌,使之成为锌离子 |
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反应N2(g)+3H2(g)2NH3(g)△H=-92.4 kJ·mol-1。恒容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前25分钟反应内放出的热量为46.2kJ |
B.第25分钟改变的条件是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 |
C.若第60分钟时反应又达到了平衡,则时段Ⅲ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
D.时段Ⅰ仅将初始投放的物质浓度增至原来的2倍,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不变 |
为了除去氯化镁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过量的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A.碳酸镁 | B.氢氧化钠 | C.氨水 | D.碳酸钠 |
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L-1的溶液中加入铝粉都能够产生氢气 |
B.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2CrO4)=9.0×10-12。在含Cl—、CrO42—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稀AgNO3溶液时,则先生成AgCl沉淀 |
C.电解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加入氧化铜固体不可能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浓度 |
D.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 |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2和2molH2,进行反应:N2(g)+3H2(g)2NH3(g)△H <0。经2分钟到达平衡,此时NH3为0.4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到达平衡后NH3的速率为0.2mol·L-1·min-1 |
B.升高温度平衡会逆向移动,当密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又再次到达平衡 |
C.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60% |
D.在其它条件不变,将体积压缩到1L后再平衡时,c(H2)=0.2mol·L-1 |
某碱性溶液中只含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一定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而成 |
B.该溶液一定由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
C.该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为c(Na+)>c(CH3COO-)>c(OH-)>c(H+) |
D.加入一定量冰醋酸,c(CH3COO-)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c(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