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中国大国外交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欠缺,中国可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争取沿线贸易规则的制定权,同时加强西部地区开发。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①要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②应遵循开放包容、互学互鉴、避免冲突的丝路精神,以政治合作为基石
③可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优势转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④将促使西方国家以外的亚洲国家和经济体参与进来,成为中国的同盟国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有人说:苹果电子引领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说明()
①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附着文化的内容
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促进文化的发展
③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呈现双向运动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十七大以来,党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战略部署。这是基于()
①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文化已经成为国家革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③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④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合作共赢”主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的继承和与发展。“和为贵”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说明文化()
A.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 B.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
C.决定着人们的世界观 | D.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这表明()
①民间艺术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源泉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人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学史可以看成败、见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人灵秀、志高昂;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
B.科学文化修养决定思想道德修养 |
C.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促进人的发展 |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