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空2分,共12分)非金属元素H、C、O、S、Cl能形成多种用途很广泛的单质和化合物,试完成下列填空。
(1)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2)O、Cl两元素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常用来杀菌消毒,试举例__________(写化学式,任写两种);
(3)H2O在常温下为液态,H2S为气态,H2O的沸点高于H2S的主要原因是__ _;
(4)Cl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液氯储存区贴有的说明卡如下(部分):
危险性 |
![]() |
储运要求 |
远离金属粉末、氨、烃类、醇类物质;设置氯气检测仪 |
泄漏处理 |
NaOH、NaHSO3溶液吸收 |
包装 |
钢瓶 |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泄漏处理”中NaHSO3溶液的作用__ __。
②若液氯泄漏后遇到苯,在钢瓶表面氯与苯的反应明显加快,原因是__ __。
③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中,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当溶液中c(Cl-)∶c(ClO-)===11∶1时,则c(ClO-)∶c(ClO)比值等于___。
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xC(g)+2D(g)
5 min后测得c(D)="0.5" mol·L-1,c(A)∶c(B)=3∶5,C的反应速率是0.1 mol·L-1·min-1。
(1)A在5 min末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
(2)v(B)=__________________。
(3)x=__________________。
在300 ℃时,5 L密闭容器中,有分子式为A2和B2的两种气体,生成另外一种气体C,其反应情况如图2-3所示:
图2-3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A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下表数据是在某高温下,金属镁和镍分别在氧气中进行氧化反应时,在金属表面生成氧化薄膜的实验纪录:
反应时间t/h |
1 |
4 |
9 |
16 |
25 |
MgO层厚Y/nm |
0.05a |
0.20a |
0.45a |
0.80a |
1.25a |
NiO层厚Y′/nm |
B |
2b |
3b |
4b |
5b |
(表中a和b均为与温度有关的数据)
请完成下列问题:
(1)金属高温氧化腐蚀速率可以用金属氧化膜的生长速率来表示,其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氧化膜的膜厚Y跟时间t所呈现的关系类型:MgO氧化膜厚Y与t属___________型,NiO氧化膜Y′与t属______________型(填“直线”“抛物线”“对数”或“双曲线”等类型)。
(3)Mg与Ni比较,哪一种金属具有更良好的耐氧化腐蚀性: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g)+3B(g)2C(g),在10 ℃、50 ℃时均达到平衡,分别测得v(B)="0.3" mol·L-1·s-1,v(A)="25.6" mol·L-1·s-1,则对于此反应而言,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_________________的倍。
在容积为2 L的容器中,放入0.4 mol A和0.6 mol B,在一定温度下,压强为p,放入催化剂(催化剂体积忽略不计)发生反应,2A(g)+3B(g)xC(g)+2D(g),在a min后,容器中c(A)="0.1" mol·L-1,此时,若温度与压强均未改变,则v(B)=___________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__;若温度不变,压强为
p,则v(C)="____________" mol·L-1·min-1,x=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