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为某温带稀树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图2为某生物的种群密度与出
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图,请据图同答:

(1)在狼与兔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兔和跑得快的狼均能很好的生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    的结果: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2)若图2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              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一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
(3)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稀树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                  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起到调查    的作用。
(4)在图1所示的稀树草原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           条。假设每种动物从上一营养级不同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同且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狼种群增重6Kg,需要消耗草_          Kg。
(5)某年气温明显增高,食物丰富,稀树草原昆虫数量也增多,但并没有呈现J型增长的状态,这是由于    调节的结果。多年来,该稀树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使草原生境明显好转,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以增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一个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的资料,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见下表)。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物种类
RQ


A
某种小乔木
0.75
0.55
B1
某种植食动物
1.26
0.84
C
某种大型真菌
0.91
0.48
B2
某种肉食动物
2.25
2.05


(1)如果在一个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有阳光普照,无需从该系统外获得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2)利用表中表示的生态系统成分,在下列碳循环简图上填上相应的字母,并补充漏掉的箭头。

(3) 表中数据显示,汞和铅的污染程度会随着而增加。

“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几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否循环利用? 。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
(3)举2例说明“四位一体”农业有哪些生态效益?
(4)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它突出的优点是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
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
叫做    。右图显示,调查该地区
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
牌(图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
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   多样性,
主要是由        引起的。
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  多样性。
(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
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4)上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几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否循环利用? 。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
(3)举2例说明“四位一体”农业有哪些生态效益?
(4)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它突出的优点是

依据生态学原理对农村家庭生活用燃料,厨余垃圾和庭院养殖进行整体设计,构建的庭院生态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工程设计将猪圈养在温室内的目的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为猪提供
;温室给猪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 环境。
(2)该生态系统中的 都可以作为沼气池中发酵的原料。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 。沼气池中菌群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3)该生态工程设计的优点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