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求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论述属于哪一派的观点( )。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立宪派 |
黑格尔说:“人们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完全的经验主义者,并且是一个有思想的经验主义者。……但是他的经验是全面的,就是说,他没有漏掉任何细节,他不是抓住一个规定,然后又抓住另外一个规定,而是它们同时把握在一起……经验的东西,在它的综合里面被把握时,就是思辨的概念。” 黑格尔的这段话,深刻地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是
A.唯物主义者 | B.理性主义者 |
C.经验主义者 | D.唯心主义者 |
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但帝国的行政人员很少。公元1世纪初只有百人左右,这百人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精简机构后提高行政效率 |
B.万民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
C.公民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
D.帝国强大的军队提供了统治保障 |
前苏联学者涅尔谢相茨在其著作中提到:“苏格拉底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等的雅典平民的万能;有一次,他在讲到马匹不足时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材料表明苏格拉底
A.主张用其他的政治形式代替民主制 |
B.认为民主制必须加强公民政治修养 |
C.主张不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政治 |
D.认为有钱的人就是最好的统治者 |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请判断该学者是
A.程颐 | B.朱熹 | C.王阳明 | D.李贽 |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材料反映的是
A.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 | 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 |
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 | 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 |